韩咏红:还有谁敢和美国政府签协议?

时间:2018-05-11 08: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北看记

美国豪华贸易代表团访华不欢而散、打道回府没过几天,白宫本周一就对外宣传,中国副总理刘鹤下周将赴美继续经贸磋商。

不过,中国对此没随即回应,而是慢条斯理,直到两天后(周三)才证实,刘鹤收到美方的正式要请,中方同意在“适当时候”赴美磋商。这个“适当时候”是几时?商务部发言人没说,意思就是“我们不着急”,别以为中国急着要“灭火”。

中美这边的谈判陷入僵局,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白宫和韩国媒体则在另一头释放美朝峰会已确定日期、地点的消息。韩媒甚至称,“特金会”将在6月12日或13日在新加坡举行。半岛局势在过去几个月里急转直下,从高危转为和平在望,让人不胜唏嘘。

不过,也是在本周,特朗普也做出震惊欧洲盟友的一次政治豪赌——他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的全面制裁,而且限定盟友与企业必须在六个月内中止与伊朗的石油交易,否则就准备面对美国制裁。此举不但很可能让中东陷入更大动荡,也让美国与欧洲盟友的紧密关系出现危机。

美朝峰会只差几周就要举行,特朗普使出撕毁伊核协议这一招,会带来什么效果?金正恩看在眼里,他会怎么评估与特朗普和谈的意义,他会尊重与特朗普做的承诺吗?别忘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一再证实,伊朗遵守了核协议。当然,特朗普此举倒是能给中国带来“利多”:中国肯定不会在半岛问题上被边缘化,金正恩最近两次到中国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积极寻求中国当“后台”,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再回到当前国际政治上的重大问题——以贸易争端为主战场的中美摩擦。

在上周美国贸易代表团打道回府后,中美双方开出的条件,或者说谈判“要价”的具体情节,由不同西方媒体揭露出来。

美国列出的苛刻条件,包括美国要求中国在两年内使美中贸易逆差减少2000亿美元;立刻停止大规模补贴“中国制造2025”;要求中国不反对美国限制中国对美敏感技术的投资,但中国本身要取消外资投资限制;非关键部门关税降到与美国对等;美国还要每季审议承诺的进度。

美国代表团这次也沒有在出行前先与中国方面协调细节,而是双方见了面才将一长串强硬要求丢到谈判对象面前,这本身就是很不尊重人的姿态。

连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沃尔夫也看不过眼,他形容美国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份最后通牒;而按照这些条件,美国将同时成为法官、陪审团和行刑者,中国则被剥夺采取报复行动和诉诸WTO的权利。

沃尔夫写道:“没有哪个主权大国能接受此般屈辱。对中国而言,这将是19世纪‘不平等条约’的现代翻版。”

新时期的“丧权辱国条约”——在中美贸易摩擦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官媒近期已克制使用情绪化的措辞来重批美国,但是在中国民间,美国强势压人的压力已被清楚感觉到。

中国政府本身也清楚,美国的“大棒”不论是轻是重,迟早都要下来的,中国只能沉着应战,做好准备,即使承受痛苦也不能接受不平等条约。

美国显然认为,这是在中国崛起至有能力与美国分庭抗礼之前,美国还能打击中国的最后一次机会;就中国而言,是否有足够的底气、定力与智慧去“抗压”又避免被打垮、吃大亏,则是当前领导班子面对的重大考验。将目光拉长放远,这场山雨欲来的中美贸易战,有可能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关键一役。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与不确定上升,各国都不得不评估与反思自身的外交政策。虽然中国在市场开放问题上仍有诸多不是,虽然各国也在努力适应中国的日益强势,但针对贸易自由问题,中国展示的态度还是站在秩序与规则这一边。随着中国进一步落实其经济改革与开放的承诺,并且也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稳定的关系,它在国际上将得到支持与赞誉。

对比之下,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倒行逆施,奉行“美国优先”的利己主义,它能自绝于国际规则与盟友的利益之外,正越来越让他国感到焦虑与恐慌。

国际大势在快速改变中,各国在评估与中美这两个大国的关系与距离时,核心的外交立场与位置也许不变,重心却可能静悄悄地调整。日本最近与中国改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它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

赞一下
(46)
97.9%
赞一下
(1)
2.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