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调纪念马克思 内政外交探新路

时间:2018-05-07 09: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北京上周五以隆重仪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国家主席中领导人发表长篇演讲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番话总括而言,就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中共纪念历史人物,从来不是简单地缅怀、致敬,而是服务于现实的政治路线,这次高调纪念马克思,也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认祖归宗,而是有迫切的内政外交需要。

密集纪念活动正本清源  重人文关怀重塑合法性

今年是马克思冥诞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内地举行了连串纪念活动。4月23日的中共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主题就是《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由中宣部领衔监制的5集电视论政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和两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也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夜晚黄金时段播出;中领导人5月2日视察北京大学时,在该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出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原则。

中国现在虽然号称是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地,但40年的改革开放,是在扬弃社会主义原教旨理论的过程中,大量借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发展失衡、贫富不均,社会欠缺公平正义成了中国最大的弱点,理念与实践无法逻辑自洽、难以自圆其说,也令中共陷入了理论困境,出现执政危机。正是意识到这条道路难以为继,中领导人在传统经典中重新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既是为了彰显不忘初心、继承传统,也是要正本清源,以马克思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这类人文关怀来定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图重塑中共执政的合法性,重掌话语权。

中领导人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强调,中共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并表示学习运用《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中共重新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也是与国际思潮相呼应,同时也为中国高举全球化的大旗寻找理论依据。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崩解,马克思主义一度被作为一种失败的社会实验,被弃如敝屣。但近年金融海啸危机爆发,世界增长与分配、资本与劳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也出现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全球治理体系滞后等诸多问题。法国学者皮凯提2014年出版的《21世纪的资本论》,引发了新一波《资本论》热潮。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判断:“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中领导人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就强调,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充分印证了《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预见。

背书人类命运共同体  贸易战终结以美为师

中领导人同时标榜“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他呼吁各国共同推动更加包容普惠的经济全球化,也似乎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来为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背书。

在当前中美矛盾趋向尖锐,面临摊牌之际,强调中共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主义属性,既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体系示威,亦有结束中国“以美为师”的意涵。对此,1949年6月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可作观照,毛在文中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经济体制就以欧美为师,强调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但现在连“市场经济地位”都不获承认,反而连和平发展都被视为威胁被打压,确实会令中南海痛定思痛。1960年代中苏论战终结了中共“以俄为师”的路线,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会否成为中国终结“以美为师”的转捩点,令人关注。

赞一下
(28)
52.8%
赞一下
(25)
47.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