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 三笔旧帐两个人

时间:2018-04-17 15: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李春)

中国的海南岛早已不是“天涯海角”,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模大样地走到中国经济乃至政治的中心。这是因为,海南岛由“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变身为“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未来还想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三个“最大”集于一身,海南不火都不行。

其实北京的中央当局为令海南火起来,贯注了“最高规格”,包括13日中领导人在海南省的大会上,亲自宣布海南的新定位新使命,也包括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就全文发表。这种规格和这种速度,当年的深圳和浦东都没有享受到。

中领导人那天的讲话和隔天的“指导意见”,把海南自贸区到自贸港的终极方向、路线图、时间表都勾勒了出来,讲话不短、意见很长,留下来的只剩两个疑问。

这两个疑问,一个关乎过去,是海南岛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因何30年有发展无飞跃,至少没有全区“脱贫”这一点,就与到当年建特区之初的理想,相去甚远;一个关乎未来,是按照最新的时间表,海南有2020年、2025年、2035年三个台阶,海南这回能如期跨上这三个台阶吗?

回应过去的问题,要翻翻历史旧帐,海南建省建特区30年,有三笔历史旧帐要算,首先一笔,是海南的官员帐。海南过去30年,有十任中共省委书记、九任省长,其中连任者寡。这种换人的频率,在中国省级地方还不算最高,但已极不利于地方发展,因为来一个书记来一个省长必要追求政绩,追求政绩就要推翻前朝。

更特别的是,海南30年的十任书记和九任省长,大部分时间在“恶斗”,有的是悄悄作对,比如建省之初的那对改革开荒牛,有的是公开对打,甚至设下“仙人跳”局诱捕对方的故事都有。是以十省书记、九任省长共计14人,升进中央进政治局者不多,只有王岐山和杜青林。

第二笔旧帐,海南当年建特区,中央支持不够,经济上没有像当年深圳那样,以举国之力;政策上未如浦东,全力以赴。海南官员当年被批汽车走私、房地产泡沫,其实只是筹款建设,筹出了圈而已。

政治上,大家都知道海南建省之后,就来了六四事件,直到邓南巡才有小高潮,但后来中央对海南要求主要是不准乱,要自我消化泡沫,总体上对海南是长期压而不放。

第三笔旧帐,是海南人才政策。海南跟深圳、浦东不同,深圳靠着香港,笨一点还可以照猫画;浦东则是有上海老底子和长三角人才腹地。海南1949年后是广东的附庸,是不要发展的前线,落后的人才痕迹保留至今。

海南建省之初和90年代中期,先后有两波人才进岛大潮,但潮来得快退得也快。好在近几年北方人大举移居海南,特别是东北人爱上海南大举进军,令其人力资源得以补充。

算这些历史旧帐,是概略而论,海南30年中间自有小阳春,但从发展线条来看,可略而不表。但看未来,则得看个仔细,不仅要看大线条,还要具体看到人。

海南今天的主政者面目模糊,分别在厦门和浦东干过,这是其优势,但当年都不是主官,过去的政绩也没有大锣大鼓,暂且只能观察,要谈海南的未来,至少在未来五年,主要看两个人,一是王岐山,一是刘鹤。

王岐山2002年曾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但刚想干点什么,就因“非典型肺炎”(SARS)疫症征召回京,所以宏图未展。消息人士说,今次海南自贸港,是王岐山提出的建议,与中领导人一拍即合。海南未来发展,王岐山虽隐在幕后,出谋划策一定少不了。

再一个人是刘鹤。作为主管金融和对外经贸的副总理,刘鹤将是海南自贸区和自贸港的总督军。他当年在国家计委产业政策司产业结构处副处长任上,参与过海南省建省后的产业政策调研及文件起草,现在则督师海南建自贸区自由港,应是他在推动中国开放上最重的一笔。

(作者是联合报系的香港特派员,有20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长期观察中国大陆的政经情势。)

赞一下
(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