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海:“武统台湾”并非必然但有偶然

时间:2018-01-08 09:0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一段时间以来,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中国大陆反台独民意不断发酵、要求武力统一的声音充斥网络,台湾媒体也不时报道国外智库对于两岸动武的各种可能性分析。同时,“周子瑜事件”“诈骗犯遣返”和“火烧车事件”一步步升级两岸的民意对抗。

相对于台湾“反中”情绪随着民进党施政不佳而减缓,大陆反“台独”情绪因为台湾不断“去中国化”日渐增强,在一般民众中扩散快速、有形成“反台民意”之势。这也为武统民意在大陆网络的迅猛发展奠定基础。

去年12月底,台湾总统蔡英文表示,对台动武应该不在大陆领导人的决策思考之中。今年1月初,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蔡英文对武统不以为意、大陆官方也以和平手段为优先,“武力统一台湾”有所冷却但可能性仍存。

中共《十九大报告》载明今后五年对台工作纲领,《报告》中明确强调“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可以看出,大陆仍以和平统一作为常态化原则,并再次重申“一国两制”作为和平统一的制度安排。

将大陆若干次对台重要讲话联系起来看,就能发现一个明显的脉络:统一台湾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放在复兴中华的大战略中来实现。“两岸一家亲”重构亲缘,弘扬中华文化、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致力于粘合两岸民众和民心,最终则是要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完成统一。

边发展边统一

这一发展脉络的设定,也就意味着没有以前所探讨的“先发展后统一”还是“先统一后发展”的问题,实际上达成了“边发展边统一”的时间表。统一从瞬间动词化作延续性动词,变成常态化的行为,片刻达成的武统却不符合这项条件。

两岸关系之复杂在于世界上并没有先行解决经验,更无类似的问题存在。任何统一方式都是不可证伪的,只有实施以后才知道效果,如今的争论都缺乏实际执行的空间。但是,和平统一若不成,能以武力统一的方式来保底,反过来却不行。

如今,各方争执的焦点在于统一方式的必要性,论证的关键也是何以采用该种统一方式,以及统一之后的制度构建。相对于和平统一以“一国两制”为大框架,武力统一至今没有一个成形的制度。尽管可能存在着非公开的武统后框架,但是摆在台面上的仍不成熟。如果打下台湾却不能有效治理,那才是新一轮危险的开始。

尽管两岸关系属于中国内政,但是台湾问题的出现、存在和最终解决,都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美国所起作用虽有日渐减少之势,但是仍然值得关注。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得下中美两强,但是东亚未必能容下二虎,两岸关系连带影响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大局。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美国不希望两岸关系太好、也不希望两岸关系太差,而是“适度紧张”且可控;日本在与大陆博弈的过程中力不从心,怂恿台湾充当马前卒,而自己退居二线。

“台独”是口号而非政策,是政客上位、忽悠选民的工具,但是任何政客都不敢实施。虽然因为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在台湾有坐大之势,但并不改变“台独做不到”的现实。这首先是由于全体中国人民不答应,其次是美日不希望,第三是台湾缺乏资本。正如马英九所批评的,台湾连“能源独立”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台独”?

武统缺乏必然性,还在于武统过程中造成的两岸民众伤亡、情感疏离是难以预计的,更是难以弥合的,也明显与大陆目前的“两岸一家亲”以及拉近同胞间心灵距离的政策相违背,更不利于共同体的建设。大陆的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两岸共同体构建不力,更大范围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处理?

一些技术性问题也待处理。假设对台动武,在台湾长期居留但未取得身份证的大陆配偶、在台湾求学的学位生及交换生、短期旅游的陆客的权益如何保证?两岸兵戎相见,首先遭到冲击的他们几乎没有有效应对的方式。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