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凯:美国“印太战略”成败取决于中国

时间:2017-12-16 19: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特朗普前不久的亚洲行,让沉寂已久的“印太战略”再次成为亚太国际关系的关注焦点。

毋庸置疑,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来看,“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平衡中国的崛起。但“印太战略”之所以在奥巴马时期没有成为制衡中国的主流战略思想,主要出于三个原因。

首先,印度态度不明朗。印度本应是“印太战略”中平衡中国崛起的“急先锋”。但其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的身份,导致印度在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结盟问题上,一直很纠结。同时,印度也不愿被美日澳等国当枪使。虽然,中印在洞朗地区出现边境对峙,但危机局限于陆地边界,并没有涉及印度在印度洋的传统势力范围。

其次,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不在印度洋,而是太平洋。因为美国二战后的同盟体系国家都在太平洋。虽然在奥巴马时期,美国政要也不时提到“印太”的概念,但多是表面文章。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印太国家的崛起对美国霸权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奥巴马对“印太”概念的态度是乐观其成,但拒绝投资。

再次,中国还没有成为地区的共同威胁。虽然,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南中国海和东海争端中频频“亮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与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仍保持友好往来。作为地区最活跃的经济体,中国还是地区绝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特朗普这次虽然又一次竖起了“印太战略”的大旗,但如果以上三个因素还将继续制约“印太战略”的影响力,中国的外交战略将是决定印太战略成败的关键。

如果中印关系持续恶化,印度有可能会选择放弃不结盟政策,与美日澳深化军事合作,甚至正式结盟。如果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美国也可能破釜沉舟,不惜重金武装印度,扶持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制衡中国。

如果中国与周边国家矛盾四起,成为地区的众矢之的,“印太战略”也将成为地区国家“制衡威胁”的工具。

中国今后的外交环境将继续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保证不与多于两个地区大国同时陷入外交危机,将是中国应付“印太战略”的关键。

作者是澳洲格里菲斯大学

亚洲研究院国际关系教授

赞一下
(2)
40%
赞一下
(3)
6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