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从2002年12月起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中国在任最久的央行行长。(档案照片)
周小川在财经网的专访中指出,金融服务业像工业、农业及其他服务行业一样,也面临放开市场准入和参与竞争等问题。
(北京综合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中国媒体《财经》杂志专访时表示,中国应该坚持扩大开放,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可以迈得更大。
他也提醒,改革必须抓对时间窗口,“错过了时机,未来成本可能会更高,困难也会更多”。
被视为“改革派”的周小川在财经网前晚刊登的专访中指出,金融服务业像工业、农业及其他服务行业一样,也面临放开市场准入和参与竞争等问题,由此引发的担忧也类似。
例如,一些人会觉得行业竞争力不够,需要在保护下再成长一段日子,以加强竞争力;也有人担忧,开放后外资占据的市场份额变大,可能引发经济和市场的安全问题。更令人关注的是金融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放宽,可能带动大量资金进出,从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特别是汇率和资本流动。
不过周小川指出,外资金融机构目前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很小,而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试点,看得出风险其实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大。
随着惯性旧思维问题逐步解决,加上积极汲取其它行业、领域的成功经验,他相信:“人们越来越明白,对外开放需要继续向前推进,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可以迈得更大些。”
他也说:“市场经济有其基本规律,金融业属于竞争性服务业,竞争会带来优化和繁荣,这些规律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始终是居于支配地位的……‘三驾马车’已将中国经济驱行并取得长足进步,已到了金融服务业更高层次的市场准入并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更广参与的阶段。”
周小川在访问中解释,驱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的“三驾马车”包括贸易投资对外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减少外汇管制。“三驾马车”必须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才能不断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彭博社引述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杨宇霆说,周小川在专访中释放的主要信息是,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上已“没有回头路”。他说:“经过40年改革开放,金融行业的境外参与却没有加速,需要更大胆的改革。”
周小川在访问中提到,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已经上了“台阶”,比如国际组织和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用人民币,国际投资者也在用人民币投资中国金融市场,若要往回走不仅要考虑国内因素,还要考量国际反应,已经退不回去。
不过改革必须抓准时机,一些改革遇到合适的时间窗口,就能加速推进,人民币“入篮”就是一个例子。人民币去年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
周小川说,本来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做好国际化货币的准备,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流动性紧缩,纷纷要求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和投资结算,人民币加入SDR就是从这里起步并加快推进。
中共下星期即将召开十九大,周小川的访问在这个时间发布,让外界猜测中国下来是否会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
不过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师欧乐鹰分析,周小川对改革的积极态度反映了他长期以来的观点,也是他担任中国央行行长多年所推动的,并不是中国当局释放加快改革或改变方向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