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中国和印度的边境对峙僵持了72天后,终于在厦门金砖五国峰会近在眉睫之际峰回路转。印军从中国与不丹存在边界争议的洞朗地区撤回军队,中方人员则继续在该地区巡逻驻守。
两国人民若都普遍从各自的角度分析,认为对方服软,自己的国家才是胜利者,则是最好的结果。
中、印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两国边界近2000公里,两个古老文明除了在1962年10月和11月之间,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场边界战争之外,两国在历史上有的只是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大多数时候是和平共处。印度的佛教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佛教早已经中国化,而佛教却在印度长期式微。所以,两国本来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始于6月间的洞朗危机发生之后,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和官方媒体一直不断发狠话,声调日渐提高,局面恶化一度使人担忧,但国际媒体上却似乎更能冷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印度总理莫迪曾在本月初表达了一点“善意”,说两国共同面临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通过对话才是解决之道。
一个斗硬,一个斗狠,如何放下姿态,关键在于时机。两国在金砖峰会来临前“突然”宣布结束对峙,似乎是在两国的布局之中。
金砖机制走过10年,从当初不被西方国家看好的情形下,已逐渐成为一个对世界有影响力的集团。根据中国国家经济交流中心的数据,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从12%增至23%;贸易总量的比重从11%升至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数据足以说明其成员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就。印度总理莫迪若是因为印中边境对峙而缺席峰会,对印度本身和集团将是一大缺憾。因此,印度和中国政府无论如何,都得为莫迪的赴会创造条件。
金砖五国峰会几天后在厦门举行,莫迪已宣布将会出席,到时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会面时,中印的对峙可能已变成次要课题。
中印两国能够理性处理边界问题,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典范,对金砖五国组织今后的发展是一个积极因素。也许中印两国的矛盾未能完全消除,但彼此深切明了战争对两国都没有好处,因为战争一旦爆发,随时都有可能升级,外交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只会激发起国内的民族主义,使矛盾升级,为和平解决添加阻力。
这次中印两国展现了大国的智慧与胸襟,以大局为重,即使在对峙进入一触即发的时刻,双方也止于丢石头。这显示两国领导人对局势有很好的管控能力,彼此甚至有一定的默契。这也归功于双方有高度的政治意愿,以维持和平关系。
没人可以排除中印之间类似边境对峙局面将来不会重演,但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大家都清楚底线在哪里。最重要的是国家领导人珍惜同邻国和平共处的现状,合作紧密,利益重叠的邻国,就不会因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