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最近中国与印度在两国边界洞朗地区的冲突已接近战争临界点。对中国而言,可能对与美国、日本、越南甚至朝鲜发生对峙及冲突做了更多的准备,但没想到现在真正的挑战和考验却来自印度。
中印边界目前局势高度严峻,关键是中国认定印度公然侵入两国已无争议的边界中方一侧,尽管印度不这么认为。印度此番动作绝非事故性“误入”,而是处心积虑的主动出击,其目的是干扰阻止中国在边界附近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
中国原本参考在南中国海吹沙造岛模式,以为在己方控制区内大兴土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外方无权干涉。譬如美国虽然对中国在南中国海造岛表示不满,但也没能进行什么实际干预。印度此番动作相当突进大胆,看来其为了阻止中国修路,而不惜再次引发两国开战。
解决此番中印冲突的办法大致有三种:一、对峙现状久拖不决,双方互不相让;二、中国承诺推迟或停止修路,印军撤回传统边界一侧;三、双方发生武装冲突,将洞朗变成冲突战区,但这么一来,中国的公路可能还是修不成。
前两种选择将令中国难以下咽,因为所谓维持“对峙现状”,就是认可印军侵入中国领土;而承诺推迟或停止修路,就等于接受了印度“以入侵为筹码”的谈判要求。第三种开战选择,似乎也难以给中国带来全赢的结果。中印两大国一旦兵戎相见,给两国的经贸和文化关系,金砖国家的发展合作,中国所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等,都将带来相当的负面冲击。
至于中印可能爆发冲突的规模,有言论称中国应趁机收复有争议的“藏南地区”,甚至直接进军印度首都新德里。常识告诉我们,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国应还没做好与印度全面开战的准备。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冲突被限制在两国的边境地区,目前的印军入侵部队可能先遭中国驱逐打击,印度随后以中远程打击火力报复,中国也会进行火力反击。洞朗地区的和平环境随之丧失,中国在该地区的公路建设工程已很难顺利安全实施。
从部队素质来看,中印两军均缺乏现代战争的实战经历。中国军队虽占据1962年曾取胜印度的心理优势,但那毕竟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一场传统战事了。从军事装备水平来看,双方基本处在同一档次,并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显著代差或优势差,双方都拥有战略核武器和航空母舰。从国际关系来看,一旦中印发生冲突,俄罗斯、欧盟、亚细安等可能保持中立,而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可能暗助印度。中国可能得到来自巴基斯坦的一些支持配合。
从深层次来讲,中印两大古老文明本来都走在民族发展、国家振兴的道路上,合作面应大大高于冲突面,但同时又面对一些历史遗留的领土和国家冲突死结,加上人性和民族主义的弱点作祟,就形成了各自道路上的危机陷阱,一旦掉进去,甚至可能万劫不复。主观愿望上可能双方都想避免零和对决,但客观情况上又难免出现零和选择。如此深重的两难局面,不幸困扰着亚洲两大巨人的今天和未来。
从中国的角度讲,欲有效避免掉进中印交恶的陷阱,首先就是不可继续用50多年前的心态去看待印度,必须加强对印度问题的研究和策略,盲目轻视今日印度的发展实力,只会给中国带来苦果。还有就是对中印可能的边界纠纷和冲突,反应及处置要迅即果断,将事态控制在初始阶段,否则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人从狭隘意识形态出发,整天觉得美国会把中国怎么样,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美国身上,反而忽视了自己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国的先哲早就总结出“远交近攻”的战略原则,其中大智慧毫不过时。
作者是在美国的
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