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终结?(2)

时间:2017-07-11 09: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信息技术对人类影响巨大

不过,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远远不止于经济、政治组织等方面,而已经影响到人本身。尽管“数字分化”(digital divide)早已被人们所关注,但人们关切的是社会经济方面的,而智力上的“数字分化”一直被忽视。智力方面的“数字分化”更能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简单地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长足进步,我们无可奈何地要面对一个“活尸人”社会。信息技术已经促成了新社会形态的出现。

技术的本来意义是要解放人,但最终便使得人类成为自己所创造事物的奴隶。前面所讨论的失去工作对人类是小事,而人类最终因为不用思考而变得不会思考才是大事。自互联网产生以来,一个总体发展趋势是绝少数人(例如人工智能的创造者)变得越来越聪明,大多数变得越来越愚蠢了。人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人工智能促成人类的“非人化”。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动创造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劳作,会思考。不过,在人工智能世界里,人类无须劳作和思考,这就剥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条件。今天,大凡所有通过实验室工作、逻辑推演、模型推演等而来的所谓的“科学知识”,都在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第二,互联网发展成为互不联网。这里又有几个主要因素。首先是政府的控制,即政府决定我们可以接触哪类信息,不可以接触哪类信息;其次是资本的供给,资本告诉我们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再次,这更关乎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了互不联网,即我们只选择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排斥我们不感兴趣的信息。这不仅使得人们的世界观越来越小,也因为格局越来越小而变得越来越非理性,例如自我激进化。其四是技术本身的要求,因为人类有限的记忆力和时间,不得不进行高度的专业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一个大趋势。

第三,人工智能社会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这里出现了两种等级秩序。其一,人类社会和人工智能,即人与机器人。其二,在人类社会内部中,除了极少数能够设计、操作并且还能够和人工智能者与时俱进者外,其余的大多数人的思维和智力必将退化,成为弱智。人类到今天为止的智力水平,是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劳动实践的结果。就人类生存来说,知识不再短缺,而是过度。

人类智力退化成“活尸人”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用像从前那样使用大脑追求满意的生活了,信息到处都是,随时抓取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不用太多的思考,甚至不用思考,长久下去,大多数人的思维能力必然衰退和弱化,从而演变成高度依赖外界提供信息而生活的“活尸人”。

到现在为止,人类仍然是决策者,人类仍然可以决定使用还是不使用人工智能。也就是说,现在的智能仍然由人工产生,人仍然是主人。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即由人工产生的智能将控制人本身。就技术发展历史来看,这个趋势不可避免。像谷歌这样的技术公司不可避免会成为欧洲文明的终结者。欧洲文明把人推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现在则把人变成了技术的奴隶。

或许人们会说,正如今天的反全球化运动一样,总有一天,人类也会起来反技术进步。不过,人类的反抗会是无效的,反技术就会像今天反全球化那样毫无作用。人类历史上也出现过反技术运动,但并没有阻碍技术的进步。实际上,人类越反抗,技术进步越快,少数人(技术创造者)总是比多数人聪明。

资本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加上政治力量的辅助,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来说,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没有退路,只能适应,没有选择。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