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管业务蓬勃兴起与互联网金融热浪,迅速推动着中国金融创新步伐。在打造多层次金融体系、丰富金融社会服务功能、满足大众财富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隐患。创新边界与监管革新,成为金融创新之路上值得深思的风控问题。
在6月17日举办的“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资管业务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士认为,应尽快弥补金融监管中旧有的漏洞,同时也应给予金融创新适度的空间,推动金融业的转型发展。
统一资管业务监管标准
近年来,我国资管业务发展较快。截至2017年3月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各类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资管产品占比分别为48%、50%和2%。具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万亿元,占比为27%;信托产品22万亿元。
“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契合了居民的理财需求,培养了更多具有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促进了金融市场深化。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律关系不够清晰、监管标准不够统一,部分资管产品出现了结构复杂、嵌套投资、杠杆叠加和监管套利等问题。”中国银行(3.620, 0.01, 0.28%)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文红表示,进一步完善资管业务监管制度,统一资管业务监管标准,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从2002年之后开始从事理财业务,现在也成为我国资管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谈及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李文红表示,一是对于理财在内的各类创新业务,应当坚持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把握好金融创新、金融效率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平衡。二是加强监管协作,不断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制度。银监会一直与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统一资产管理业务标准规制”相关工作。同时,在统一的资管业务监管原则下,起草了配套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理财新规在推动理财产品合理转型、强化风险隔离、控制期限错配、限制嵌套投资、规范委外业务、控制杠杆和集中度风险、加强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监管要求。下一步,在新旧规则转换过程中,“一行三会”将会继续密切协调配合,按照新老划断原则作出过渡期安排,实现新旧规则的有序衔接和平稳过渡。三是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做好政策解读,促进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不断提高制度建设与持续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指出了财富管理的四大趋势。一是普惠化和个性化并存。有关数据显示,去年底,中国的个人资产可支配投资的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2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到2020年,个人金融资产规模能够达到220万亿元,这是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二是全球化和特色化并存。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海外资产配置渠道不断增多的同时,中国人的理财也有其中国特色,比如储蓄率达40%,这一点跟西方不一样。第三,互联网化和传统化并存。四是规范化和多元化并存。
“在财富管理高度发展、呈现四大特点的同时,我们要高度关注其风险,加强规范化管理。”赖小民说。
推进中国金融科技化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招商银行(20.810, -0.12, -0.57%)原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谈到了科技发展给金融带来的变化。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从组织、管理、监管等方面来说,创新与风险的矛盾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监管非常必要。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什么是金融科技?马蔚华认为,互联网金融解决的是客户触达和服务体验。科技金融更多的是效能的提高,在基础上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使整个金融产品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服务方式的改变。
移动支付、智能投顾、数字普惠金融、互联网征信……马蔚华表示,这些有助于去中介化,但是也确实带来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支付中非线性货币、虚拟货币增多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表示,金融无非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资源的配置。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通过银行储蓄的方式,完成资源配置的过程。在金融脱媒之后,资本市场开始有了很快发展,资源的配置并非主要由居民的储蓄转换成投资,而主要用财富管理、风险配置的方式进行投资。这个时候就变成跨期的风险控制,变得复杂,因为产品已经证券化了。第二,它要为实体经济的交易提供支付清算。在传统的体系下,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去提供结算、清算、支付。今天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支付也开始脱媒,这加剧了金融转型,使消费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其中第二个,作为支付形态的金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对金融的影响。”吴晓求认为,科技的力量使中国的金融开始大幅度超越几乎所有国家,这后面主要得益于中国的监管。应该说中国的金融监管是比较宽容的。如果说是一个教条主义、僵化的监管,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种新的支付业态就难以出现。
中国金融的未来在哪里?吴晓求谈及三点:一是要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这是财富管理的基石。二是要大力推进整个中国金融的科技化,科技也会使得整个业态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最理想的模式就是让所有企业、个体都能获得与其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因此提高金融业态的科技含量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是开放与国际化,未来中国会成为金融中心,这需要加大开放,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