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曦:“无敌舰队”罗生门与美国的战略徘徊

时间:2017-05-27 09: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4月上旬,正值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之际,一则“美国三艘航母集结朝鲜半岛海域”的新闻搅乱了国际舆论场。美国总统特朗普向新闻媒体宣称,他将一支“无敌舰队”(an armada)派往朝鲜半岛海域,以应对朝鲜的挑衅,一度引发“美朝军事对峙升级”的舆论恐慌。

然而在一个星期之后,这支“无敌舰队”的主角——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却出现在了远离朝鲜半岛海域的西南印度洋。这个乌龙事件不仅导致特朗普颜面扫地,也引起了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高度关注。

在关于此事的听证会上,美军太平洋司令哈里斯承认这件事是“我的失误”。这个爆炸新闻最终变成一场罗生门,点出的是在全球挑战相对增加和军事实力相对收缩的大背景下,美国全球军事战略走向的逡巡徘徊。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用“armada”而非“fleet”称呼美军舰队,想必也有根植于内心的自负。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军称雄大洋半个多世纪,毫无疑问有自负的底气。但是世界海军史上,“无敌舰队”却无一例外的霉运缠身,下场黯淡。

西班牙无敌舰队(ArmadaInvincible)是西班牙16世纪后期著名的海上舰队,约有150艘以上的大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1588年,受到英国海洋实力迅速崛起和拒绝接受天主教势力干涉的双重刺激,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兴兵讨伐英格兰,却在格拉沃利讷海战(Battle of Gravelines)中铩羽而归,不仅折损了几乎全部的舰队,更是失去了在大西洋上说一不二的统治权。

然而在紧随其后的1589年,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伊丽莎白一世,再次派出获胜的骄兵组成“英格兰无敌舰队”(Counter Armada),企图一举消灭逃亡回西班牙本土的残兵败将、劫掠西班牙王室所有的贸易线,并封死西班牙获取殖民利益的重要航路。结果却因为低估西班牙的国力和贪功冒进而遭遇了重大损失。远征的失败耗尽了英国的财力,也使得此前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所取得的战略优势丢失殆尽,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博弈重归平衡。

“无敌舰队”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也由此成为16世纪欧洲海上霸权争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特朗普心目中的“armada”,意在指称如今的美国海军一如全盛时期的无敌舰队一般强大,却不一定了解无敌舰队背后攻守易势、互相消磨以寻求平衡的战略挣扎。

在过去的30年中,美国的军事战略随着经济利益的扩张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变得激进而有攻击性,战略目标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了全球打击、全球存在的高度。

但是战争机器要保持高速运转,需要一定的军事威胁作为工作负荷,防止空转造成的磨损。也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军费开支,作为燃料以维持运转。在经济发展和军事开支能够在规模和增速上保持一致时,尚能保持平衡,然而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由盛转衰,继续推行全球军事布局,人力、物力和财力逐渐捉襟见肘,战争机器逐渐从提款机变成了拖累,这也倒逼美国重新反思军事战略的重心。

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开始改变奥巴马时期摊大饼式的全球战略,将军事战略的重心重新聚焦到与美国核心安全利益直接相关的领域,但是这一重新聚焦的政策不仅与民主党所持的新自由主义全球观相左,也直接影响了军工复合体(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的既得利益,在国内遭遇到了强烈的抵制和反对。

既然特朗普作为反建制派入主白宫,既得利益集团无法通过传统的建制派渠道对总统形成决策压力,那么利用激进的军事行动制造舆论,将总统绑上既得利益集团的战车,也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选项。

从这个角度看,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毫无疑问是此次“无敌舰队”罗生门事件的始作俑者,但是其动机却远远不止日裔美籍太平洋战区司令哈里斯一句“我的失误”这么简单。

另一方面,对于国力孱弱的小国而言,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开发门槛的降低,过去曾经遥不可及的先进军事技术,也不再那么高不可攀。对于美军来说,全球利益决定全球存在,而全球存在就意味着时刻面临着复杂而具体的全球威胁。最近30年来,弹道导弹技术的扩散使得美军的“高危暴露”空前增加。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无所不在的前沿军事存在,导致美军正在潜在对手飞速增长的导弹能力面前变得脆弱。在美军视为重中之重的亚太地区,在朝鲜弹道导弹威胁扩大和军费开支整体压缩的背景下,美国陆海军之间围绕“发展何种形式的反制能力”产生了分歧,对军费和国家总体安全方针主导权的争夺加剧。

在“北极星-2”型导弹试射成功之后,朝鲜在理论上拥有了威胁美国在冲绳、关岛、夏威夷等基地等能力,导弹攻击范围能够覆盖日本和韩国全境。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反制朝鲜的弹道导弹能力,成为美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美国海军和陆军各自牵头开发了各自的反导系统,陆军主导开发的萨德系统已经开始在韩国正式部署。而根据美国海军的计划,专门针对弹道导弹拦截能力升级的“宙斯盾”最新升级版本“基线9”反导系统(Baseline 9 BMD),将在符合条件的40余艘“提康德罗加”级、“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上逐步列装。

海军是高技术兵种,美国海军作为传统的烧钱大户,在军费分配上一直享受倾斜。奥巴马政府先后提出“重返亚洲”和“空海一体战”战略,美国海军的全球部署、全球作战的能力,在美国国际战略中的地位愈加凸显,也因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相比之下,美国陆军的转型已经持续多年,但是仍然难以摆脱压缩规模的简单模式,甚至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都频繁遭遇质疑。在这种情况下,陆军将宝押在了无人机、反导等新装备和新战法上,以打造全新的作战体系确保自身发展的主导权。

而在美国军费连年压缩的前提下,美军不可能承受陆海军同时大规模发展反导能力的沉重负担,未来两套系统的整合和取舍将是必然趋势。这不仅涉及军费的分配,还涉及美军“以平台为中心”的战略设想,以及围绕选定反导作战平台之后的装备体系建设、战略配置,甚至是未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导地位问题。

在作战体系上,同为美国陆军主导开发的“萨德”系统,容易与日韩等其他美国盟友装备的“爱国者”系统形成搭配,并且在韩国正式部署后也有了实战应用,美国陆军也有心利用好朝鲜的弹道导弹威胁,将在韩部署的“萨德”建设成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样板工程”并向外推广,以实现全球反导系统连成一片,形成体系化的作战能力。

如今陆军主导的“萨德”系统率先实现实战化,并将在未来展示作战能力、积累作战经验。无论是重申对盟友的安全承诺,还是震慑潜在敌人,甚至是吸引潜在的军火买家,都是实实在在的说服力,其效果不可低估。

而自2013年起,由美国海军牵头,美日共同开发,投入巨资以针对性强化“宙斯盾”系统反导能力的“标准”-6型导弹,正式形成战斗力,并已经获得美国国会批量生产的拨款。在既有的海基“宙斯盾”系统列装组网的同时,“标准”-6型导弹的正式入役,无疑将进一步凸显美国海军在反导领域享有的平台和部署优势,因此美国海军必定也不会轻易放弃对美国以反导为中心的军事战略的主导权。

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陆海军围绕反导系统部署优先级和主导权的争夺,可能进一步加剧,双方为了增强自己的“存在感”,都有可能进一步推高半岛地区军事威胁的层级,为自己建立话语权。“无敌舰队”去向的乌龙和暗战,恐怕才刚刚开始。

作者任职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