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台湾应发展两岸关系平衡美台关系

时间:2017-04-26 09: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聚焦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前,许多迹象显示美国的中国政策路线似乎正走向对抗趋势。特朗普甚至曾一度用一中政策、台湾问题及贸易保护主义,试图与中国周旋获取以“美国优先”的国家利益。然而,正当中美关系即将直转急下后,双方关系因首度开启“习特会”又尽速回温。

然而,这是否意味中美关系已走向所谓“新型大国关系”,而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已趋平缓呢?台湾总统蔡英文与特朗普通电话,可说是台美断交后历史性对话,不少人以为这是“联美抗中”战略奏效。

而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与特朗普首度会晤,也让不少人以为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通过美国处理台湾问题、遏制台独,似已无悬念。这些观点恐怕都过于乐观。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双边关系发展往往陷入周期性波动,既竞争又合作恐难以避免。这主要是中美关系存在结构性根本矛盾,缓和与紧张时而交替,短暂缓和未必长久持续。中美关系呈现的是“斗而不破”的竞合关系,此为两大国基于其国家利益之理性选择结果。

因此,即使美国依据其国家利益,界定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样态,其与大陆和台湾互动也必然是摆荡在两岸之间,在特定时间、国际环境及两岸互动情境下,时而倾向大陆、又时而倾向台湾,但天平砝码更多是倾向大陆。

台湾一直是中美权力竞逐互动过程中的棋子,当美国试图在国际议题上寻求大陆的合作及奥援时,尤其是全球发展、国际反恐、朝鲜核武、中东问题上,就会适度制约台湾的利益表达。

对美国而言,台湾在战略上虽有其利用价值,但与朝鲜半岛非核化、东亚安全及中东问题相比,台湾地位并非完全举足轻重、不可替代。对大陆而言,缩减贸易逆差及压制朝鲜、放弃中东问题表态,以换取美国重新确认回到一中框架,从而制约台湾的独立倾向,符合中国国家生存战略及国家利益追求。

特朗普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认知,影响其决策思维及外交作为。当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认知与界定改变时,就会影响其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评估与调整。中美台三角战略关系互动中,台湾难以改变其结构性位置;当美国认知到在许多国际议题上,需要寻求与中国合作,两大强权欲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时,台湾的利益可能就被交易妥协。

或许在中美两个超级强权间,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但要跳脱周期性、间歇式的合作与冲突关系,则属不易。若中美这样互动规则不易打破,那么台湾应思考建构和平的、自主的、平衡的、弹性的两岸互动战略,以平衡过于依赖美国导致其予取予求的尴尬困境。

从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检视,台湾需要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框架,以平衡过于依赖失衡的对美、对日关系。短期内,台湾在经济上依赖大陆、政治与军事安全上却仰赖美国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就此而论,台湾的全方位对外战略应“和陆友日亲美”,同时追求政治安全与经济利益。

然当前蔡英文政府过度“亲美日远中”战略,不仅疏离两岸关系,引发中国对台在外交军事上制约;同时也等于把台湾命运完全交给美日,期许“连结美日以制中”无异是缘木求鱼,稍有不慎,恐将台湾沦为大国关系下的交易筹码。

两岸关系应维持和平稳定发展,双方过于依赖“美国因素”恰恰突显两岸问题的国际化,也使两岸资源竞相外抛;应该回归到根本的“两岸因素”,寄希望于两岸当局、更寄希望于两岸人民。

借用中领导人所言:“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两岸关系何尝又不是如此呢?两岸统合更是涓滴细微的民心工程,双方应以创意建构双方皆能接受的替代性新共识。先前台湾外交部长李大维已经表述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陆委会主委张小月表明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两国论不应纳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这两位负责台湾外交两岸政策最高执行官员,若无蔡英文的授权,恐怕不会有如此善意的政策论述。

两岸皆视“美国因素”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中之重”,蔡英文提出维持两岸现状之论述,颇受美方肯定。然而,两岸问题处理终应回归到“两岸本位”的思考,若台湾愿在中华民国宪法层面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进一步阐述“两岸一国”“一国两区”概念,及定位两岸关系性质系属“非国与国关系”,应能有效运用“两岸关系”来平衡“对美关系”的过度倾斜,避免美方的予取予求。

大陆也应认识到通过美国压制台湾的利益表达及自主性需求,往往适得其反,既不利于中华国族主义、两岸一家亲及命运共同体之建构,也徒增台湾民众的敌对意识。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