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战争,美中必须合作

时间:2017-03-23 14:0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上任后首访亚洲中、日、韩国3国,中国是最后一站,也是在与日本和韩国两个美国盟友共商后,藉此把意见带到北京,并为川普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峰会铺路。由此看来,美、中两国在亚洲扮演的正是两大国(G2)型态。

蒂勒森在北京期间,因为引用中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用语,被中国媒体诠释为是“外交的胜利”;美国舆论对蒂勒森照本宣科沿用中方语汇多所挞伐,华府外交界更揣测这可能代表美方接受中方的议题设定。

蒂勒森在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晤面前后,2次重复此一被中国认为是“外交胜利”的用字,定非偶然。美国国务院表示,蒂勒森知道自己说什么,如是说,是有“选择”性的。

看待此事的关键也正在此─蒂勒森为什么要在访问北京期间“有意识”地“选择”美国奥巴马政府已日益少用的用语?蒂勒森或川普政府到底想从中国得到什么?或者,真如此间诸多建制派专家批评,蒂勒森失言,犯下严重错误。

对于中国政策,蒂勒森在他这趟亚洲之行,其实着墨不少。其中接受唯一随机媒体《独立新闻评论》的专访时,他提出了十分中肯的观点,指出美中关系不是以单一议题来定义,许多事要共同协商,才能为双边关系下论断;他同时强调,美、中两国必须讨论如何解决分歧,以及至少要做到在分歧下共存。

类似务实冷静的言词,让外界对商界出身、无从政经验、避免与媒体接触的蒂勒森,在国务卿这个职务上将如何发挥,更加好奇。他到北京的主要目标在于厘清美中关系发展走向,为川习会奠基。而摆在眼前,美、中间的分歧,从贸易、萨德系统、南海到“一中政策”,几乎没有一样是容易协商的。

如今众人把目光投注到可能在4月上旬举行的川习会,希冀美、中元首可透过面对面晤谈勾勒出两国关系,至于这是否会如同蒂勒森所言,成为美中关系未来半世纪的指引,端视川习会能否顺利举行,以及协商结果如何。

长久以来,美中关系一直在亦敌亦友间摆荡。美国久居世界强权地位,但史学家始终认为中国有成为世界强权的潜能,甚至可以和美国竞逐超强地位,20世纪英国史学大师霍布斯邦是其中之一。

霍布斯邦的看法源于,第一,中国领土广大、人口众多;第二,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向来自视为文化中心和重心国,有成为主要强权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中国在20世纪已建立强烈的国家定位和民族主义,甚至可说是一种强权式的民族主义。这些都会让中国在未来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强权。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大棋盘》一书作者布里辛斯基去年底在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讨会上也指出,若从全球势力观察,整体发展是有利于中国的,美国只能尽力而为。布里辛斯基认为,中国人基本上务实、自信、聪明,而美国在亚洲的角色则十分重要,可以与中国合作对话,并建言美国在亚洲应避免予人主宰称霸的印象。布里辛斯基说,他相信,未来数十年美国和中国可以成为真正伙伴。这样的观点是否太乐观?

89岁的布里辛斯基说,他或许对未来太乐观,但他相信不会有战争,“我们会避免战争”,而在此一前提下,“美、中只有合作,成为真正的伙伴”。

作者江静玲是资深传媒人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