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中国学者: “南京大屠杀”研究太政治化

时间:2017-02-02 09: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北京综合讯)一名中国旅日历史学者前天下午发文,声称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学术研究,因“国家间的政治对立”介入而变得政治化、感情化,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并呼吁作出检讨,引发中国网民热议。

涉事学者是63岁的日本冈山大学教授姜克实;他1月30日在新浪博客发表题为“有关‘南京大屠杀’研究现状的见解和今后的建议”的文章。

姜克实在文章中称,由于中国教育宣传和国家政治的诱导,包括设立公祭日、坚持非科学的数字主张,让南京大屠杀成为中国“民族记忆的圣域,不可触动的感情符号”,以至学问研究的进展受阻。

中国官方宣称,南京大屠杀有30万死难者,并于2014年首次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纪念上述死难者。

姜克实指出,很多中国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考证,其证据、资料存在着“重口述,回忆,轻视档案记录的现象”“很多研究本身看起来就是一个控诉状,充满着学问上并不需要的形容词”。

他也说,现在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宣传、教育,都是以培养怨恨感情为中心,并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即把虐杀的原因、责任从侵略国家,推脱到民族性和个人品格,以至于受害受骗上当的中日两国国民相互仇怨,而挑起战争导致残杀的国家却逃之夭夭。

中国网民反应两极化

另一方面,姜克实呼吁把研究的目的着重在分析之所以形成大型虐杀事件的原因和国家体制上的问题。

他建议,对今后具有同样虐杀性质的学问研究,最好称为《侵华日军对平民、俘虏大量杀害原因的研究》,以避免国家间感情上的冲突、避讳,并扩大研究范围、集中问题焦点。

他解释,因为杀害平民和俘虏伤兵是战争罪,也违反国际公法,这样的研究容易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及同情。

这篇文章引发中国网民两极化反应,有人赞他是“诚实而理智的人,可惜在中国太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没有任何学术研究的可能了,连说话都困难”。但也有人痛批他是“汉奸”。

现在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宣传、教育,都是以培养怨恨感情为中心,并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姜克实

      注:文章仅作者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赞一下
(2)
66.7%
赞一下
(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