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安倍响应奥巴马迈向“无核化世界”的决心,与其说是两者真的要携手杜绝核武器,不如说两者是要加强日美军事同盟的“核提携”,为日本在美国核保护伞下高唱“非核三原则”的尴尬处境,提供自圆其说的依据。
离“无核化世界”更近还是更远?
针对广岛的悲剧和核武器的问题,也许说得最为客观与平衡的是新加坡已故著名诗人和书法家潘受先生在1945年原子弹投下广岛和长崎之后不久写下的如下诗句:
一弹夷全市,冲天菌状云。
鬼神皆辟易,血肉乍缤纷。
惩恶姑如是,于仁岂足云。
寇气行早戢,世患恐弥殷。
前四句是描绘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接着的两句则指出日本理应受到惩罚,但以此手段带来的灾难却难免令人产生恻隐之心。最后两句强调的是日本在被轰炸之前已呈现颓势,并指出核武器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
显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广岛悲剧事出有因,日本军国是祸首所在,但以此新型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对付已呈败相的日本,却于心不忍。 诗人虽未明言要杜绝此危害人类的核武器与核灾难,必须坚持反战的路线,但字里行间却流露了如此的情意和期待。潘老先生的诗无疑反映了众多战争受害者的亚洲人,对于广岛的遭遇的复杂心情与对和平渴望的共同心愿。
然而,亚洲人的这番纯朴的心愿与声音并未被传递到广岛和长崎,更不会反映到只会高唱“日美大和解”的日本大众传媒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于旨在化解日美两国对“珍珠港”和“广岛”的心结,从而进一步加强日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奥巴马广岛之行,究竟是与他们“无核化世界”的画饼走得更近,还是更远?不能不存有质疑。
本文作者为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
安倍响应奥巴马迈向“无核化世界”的决心,与其说是两者真的要携手杜绝核武器,不如说两者是要加强日美军事同盟的“核提携”,为日本在美国核保护伞下高唱“非核三原则”的尴尬处境,提供自圆其说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