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语:阿勒颇围城战的国际涟漪

时间:2017-01-17 04:0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被高喊“勿忘叙利亚”的枪手刺杀,为持续多月的阿勒颇围城战添加了戏剧化色彩,但却未能改变这一战役的终局:逊尼派反对派武装几乎弹尽粮绝之后全部撤出,俄罗斯和伊朗所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获得“完胜”。这不仅是叙利亚内战的关键转折,也是大中东乃至全球局势的重要演变。

阿勒颇围城战最突出的象征,便是我已经提到过“美国强制和平”时代的终结,也即冷战结束以来,华盛顿和北约左右世界局势局面的终结。最后的停火撤军协议,是俄罗斯和土耳其政府谈判达成,没有山姆大叔的身影。

紧接着将是俄国、土耳其、伊朗三国外长在莫斯科的会商,而没有欧美政府的参与,非常能说明问题。

我在10月份指出:叙利亚“内战”已经演变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一方是俄罗斯空军和伊朗领导的“什叶派国际”地面武装所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另一方是欧美和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君主国支持的“温和”逊尼派反对力量(后者的中坚是“基地”组织(卡伊达)的本地分支)。阿勒颇围城战的结局,如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周刊承认,是“西方的失败”。

最大的赢家,无疑是俄罗斯和普京总统。尤其是乌克兰政变和“内战”直接冲击俄罗斯“灵魂”,严重伤害莫斯科的战略环境,再加石油价格崩溃以后,俄罗斯经济每况愈下,普京拿到的是一手烂牌和弱牌。但他却在全球牌局上如此得心应手,不能不承认他是难得的国际战略高手。

更有甚者,莫斯科还运用网络战手段,成功干预美国内政,帮助民粹主义领袖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有望推行对俄罗斯有利的外交政策,包括任命普京的“哥们”为国务卿。明年的法国总统大选,基本上也是民粹主义领袖勒庞和著名的亲俄派、前总理菲永的对决。

另外一个主要赢家,是伊朗所领导的“什叶派国际”。与乌克兰政变和油价暴跌后的俄罗斯类似,除了欧美的长期经济制裁,更面对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事实同盟,再加“伊斯兰国”的“统一战线”,伊朗原本也处于显著战略弱势,而今却成为叙利亚内战的胜利方。

阿萨德政权的生存,保证了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什叶派新月”的完整性和畅通联络,在伊斯兰世界的“三十年战争”中保持上风。不仅真主党强化了在黎巴嫩的支配性地位,伊朗所支持的也门什叶派分支,也顽强抵御了沙特集海湾各国几乎全部现代化军力的进攻,显示了强大生命力。

特朗普政府固然会引进许多主张对伊朗强硬的鹰派,但是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协议已经生米煮成了熟饭。叙利亚内战获胜后强化的德黑兰“区域霸权”之外,欧洲各国急于进入伊朗市场,还有波音公司数百亿美元的客机订单,都会使得高唱保护美国就业的特朗普投鼠忌器。

欧洲大陆是个主要的输家。特别是考虑到推翻阿萨德政府曾经是欧洲各国的共同目标,结果却换来数百万的阿拉伯穆斯林难民,加速欧洲大陆的“伊斯兰化”和民粹主义的高涨。如今普京软硬兼施,“招安”了掌握赴欧难民“闸门”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更可以在这一问题上挟持欧洲民意和政局。

表面上最大的输家,是沙特阿拉伯所代表的逊尼派保守力量。他们多年来全力武装扶植的叙利亚造反武装一败涂地,血本无归,而“伊斯兰国”等极端主义势力却借机坐大,反而威胁到沙特和其他海湾专制政权自身。同时埃及军政府和土耳其埃尔多安总统,也在叙利亚内战推动的极端主义和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各自威胁下,与沙特和欧美离心离德,开始靠拢俄罗斯。

事实上最大的输家,是逊尼派所主导的整个阿拉伯世界。凸显了这一历史上曾经最具活力和先进的古老文明,如今对世界的唯一“贡献”,只是恐怖主义和战争难民。在民粹主义和诸如最新柏林圣诞集市血案驱动下,欧美各国必然开始限制外来移民,强化国境壁垒,阿拉伯世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只会日益落于下风,甚至在极端主义推动下自我毁灭。

例如叙利亚和利比亚原先都是教育普及的现代化社会。短短几年中,一个几乎退回到石器时代,另一个回归到部落化的丛林社会。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前途究竟何在?是叙利亚战争引发的尖锐问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