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激情过后 两岸如何相向而行

时间:2017-01-15 18: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台湾总统大选结果揭晓,一度军心涣散,失败主义弥漫的国民党虽然最后仍然力图一博,但依然以惨败告终,民进党则展现了前年“九合一”选举的胜选气势,乘胜追击,终于夺下政权,实现完全执政的目标,看来战术的作为确实难以扭转战略的颓势,结果并不出人意料。

选前各国媒体和国际通讯社派出多组人马前来采访,大家关心的重点当然是台湾民主及未来政局的发展,国民党是否分裂,两岸关系的变化,对区域安全的影响与中国大陆的可能反应等等。

理性来看,大家应可预见,对蔡英文及民进党来说,当前首要之务是在如何确保政权的顺利交接,进行新政府人事及权力的安排,对国会的彻底掌握,对台湾新的政治生态及权力运作进行整合,同时招降纳叛,收编各种有意投效或无力抗拒的各种社会组织与民间力量,以便彻底瓦解国民党的残存势力,为民进党的长期及全面执政做好准备。蔡英文拒绝马英九所提2月1日起由多数党组阁的提议就是个例子。

选后,蔡英文一再强调谦卑、倾听与沟通,要回应民意,要努力解决问题,既然一切政治都是以内政优先(All politics is local),显然新政府的首要施政目标还是改善民生,提振台湾的经济,降低贫富差距,增加民众的实质所得,加强投资与就业,合理化房价,缩减南北差距等等,但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绝非台湾可以独力完成,还要看国际政经局势及中国大陆的发展情况而定,挑战艰巨,不容乐观。

两岸关系方面,一路走来,蔡英文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虽然先后找出各种不同说词,尝试为自己解套,但却承诺加强沟通,维持现状,支持和平,没有意外,不会挑衅,概括承受,相互尊重等等。简单的说,在主观上,蔡英文政府应该不敢也不会挑衅大陆,而北京、华府也不会容忍台湾的挑衅行为;在客观上,她短期的施政应不会在两岸问题上主动惹事,使其处境更为艰困,但问题的症结仍在。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

回过头来看,北京的态度和立场则更是始终如一。“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对话与互信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大陆对于两岸和平发展、两岸一家亲,共筑中国梦,共同振兴中华的政策却从来不曾改变。主观上,北京无意把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转为对抗停滞;客观上,大陆虽有能力,但没有必要非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于是在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前提下,还是给民进党预留了转寰的空间。

外界通常忽略学者专家、社会领袖的看法,把他们的观点视为评论意见,不具有太大的政策影响力,但如果是圈内的重要学者,官方所属智库的主要成员,曾任政府要职的官员,如果这些人的看法几乎口径一致,其中必然反映出一些道理,不宜等闲视之。大陆台湾问题研究学者周志怀、严安林、倪永杰、时殷宏等人最近发表雷同观点,大陆不会主动去破坏已有的成果,但要有新的成果,民进党政府需接受“九二共识”应有一定的代表性。

除此之外,如果在体制之内,有官衔在身的人士的意见则更应加以重视,因为这其中反映的是基本政策思维与可能的具体作为。选后,北京官员私下谈称,只要民进党能够诚实面对问题,实事求是地找出一个合理的说法,而其前提是要能够让大陆接受,“大陆也不会吝于转身”。目前的关键是民、共之间缺乏起码的互信,如果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民进党就该给自己找个下台解套的办法,而非等待对方搭个梯子让自己下来。

再谈“九二共识”问题,其核心在于一个中国,重点不是一中原则也非一中政策,而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既然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那么反对台独,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当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蔡英文的当选只是问题的开始而非结束,民进党上下何时才能勇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面对问题,告诉民众,大家都在拭目以待。520的就职演说将是个指标,中国大陆,美国及台湾民众都在等个答案。

最后,北京其实只要把握不惹事,不怕事的原则即可,立下规矩方圆,划出红线,把握既定的政策方针,犯不着为了枝节小事随民进党起舞,和台湾斗嘴打闹,单纯的台湾内部事务就任由民进党自己去瞎折腾,反正民主就是自作自受,台湾民众做了选择就应予以尊重,但也要承担后果,但凡事碰到原则性的问题,国际性的事务,北京只要坚持既有立场,随时回应即可,这样才是一个理性、稳建的做法。球现在在民进党手中,就看蔡英文要如何回应了。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