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中美之间的“小事件”

时间:2016-12-23 09: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富豪王健林说,年轻人可以为自己定下“小目标”;这么巧,针对中美本月中发生的无人潜航器事件,也有中国军事专家形容,这只是中美双方的“小事件”。

王健林身家被估算达1700亿元(人民币,354亿新元),一个亿对他来说的确只是个“小目标”。按照这个逻辑想,中美都有巨大体量、能量与资源,还拥有包括飞弹核武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量比中小国家强不知道多少倍,他俩在小小的一个无人潜航器上交手,也没错,就是个“小事件”。

不过,国际舆论并不感觉发生在南中国海的“美国无人潜航器被中国捞走”事件只是“小事件”。这一年来,南中国海主权是国际敏感话题,中美为此龃龉不断,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最近更以行动与言语公开质疑“一个中国”,在这个背景下,突然爆发的潜航器事件,让许多人担忧这是中美之间新一轮较量的开始、是中国扩大对南中国海主权声索、采取更强硬行动的前兆。说不定,一些国家的分析人士或相关部门,已经必须为中美可能爆发海上冲突做预案。

结局会不会真是如此?这又要回头探究“潜航器事件”,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本月15日,美国海洋测量船鲍迪奇(USNS Bowditch)号停在苏比克湾东北约50海里水域(中国所称的九段线附近,但是否在九段线内有些争议),准备收回该船的两架无人潜航器时,一艘一直在跟踪鲍迪奇号的中国海军军舰派出打捞救生船,将其中一艘潜航器夺走了。“鲍迪奇”要求中国舰艇归还该装置,但中国舰艇没有回应。美国潜航器被“捞走”的地点距离美军母船不到500米的距离,中国的“捞”也可谓明目张胆。而按照美方的叙述,中国“非法”抢走美方的财产。

暂时撇去问题的定性不说,中美双方对于事件具体过程的描述没有太大差异,中国的官方表述也未称事发地点是中国领海,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用的措辞是“中国当面海域”,她甚至将中国海军的行为比喻为“大街上发现或者捡到东西”,可见中国要争的不是事发海域的主权或管辖权,也无意扩大主权争端。

既然如此,那中国这次异常而非常具有挑衅性的动作,动机为何?外界至今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中国是为了向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美国商人与国务院传递信息,警告他们要顾及美国的利益,并报复特朗普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

另一些观察人士则怀疑,这次事件没有北京政府更高层的政治目的,纯粹是军方鹰派希望制造事端,让中美关系紧张化,也同时有偷窥窃取美国侦查技术的用意。

第三种看法与第二种相反,认为中国海军一线指挥官不可能在有明显争议的海域这样自作主张,冒着与美军擦枪走火的危险,直接下令进行冒险性行动,因此相关决定意向或更可能来自高层,虽然最后一刻不一定是最高层下的命令。

众说纷纭,原因是这类事情没有前例,最终中国也很快将“捞”来的潜航器归还了,那其行动的目的是什么,会不会是一次误判吗?事实上,更多证据显示,理解这起事件的两大关键词,是中国已经抗议多次的美国对华“抵近侦察”,以及中美军事较量。

据了解,中国军队近年开始对美国无人作战系统的快速发展、应用范围扩大感到深深的担忧,中国媒体几个月前刚报道过,今年8月美国在演习中,展示了跨平台无人作战集成系统,通过对水下、水面无人探测设备和空中无人机这样“海陆空”全方位信息的实时整合,成功指挥无人机发射了一枚演习用鱼雷。

无人潜航器成本低,可以长期潜伏在海底追踪潜水艇,如果加装武器甚至可以进行军事打击任务。它最大的软肋是没有自卫能力,浮出水面时就可能被“捞走”。中国海军这次的“捞走”行动,就是向美国发出信号:中国会直接将无人潜航器捞走,“这一招对我没用”。

实际上,中国一些微信公号与体制内学者的评论,也都点出了这个奥秘,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就表示,中国释放的信号是中国对美国抵近侦察忍气吞声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日回答记者时也说:“长期以来美军频繁派出舰机在中国当面海域进行抵近侦察和军事测量,对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构成了威胁,这才是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源所在。”话是说明了。

而既然要释放的信号是反制抵近侦察,地点也就要选在有争议的海域,而非主权范围。而既然中国成功将美国无人潜航器战略“破了功”,就没有声张的必要。再者,中国也还没有打算与美国爆发冲突。

想起来,本月初特朗普与蔡英文通电话也被称之为台湾的“小动作”。大国之间较量,明来暗往又在危险边缘“安全着陆”,小国在旁看着也不安,更感到必须谋求自保,大国的小动作、小事件,小得大有文章。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