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贪腐:有厅官情人入股煤企获利千万

时间:2021-11-24 10: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内蒙古自治区某年两会期间,一个记者在代表们入住的酒店喝醉,晚上进错房间,躺到邢云的床上呼呼大睡。邢回来后叫醒他,被稀里糊涂的记者扇了一耳光。事后,电视台打算严惩记者,幸亏邢说情,才不致太严厉。邢还对记者说,以后少喝酒。

回忆这段往事的,是位接近内蒙古政界的人士。他说邢云可能是在演戏,这名因贪腐而落马的官员很擅长演戏,曾在公开场合大谈反腐倡廉;他又说,邢私下与人相处,也确有大度的一面。

贪腐官员的性格难以捉摸,有如鄂尔多斯的煤,让这座城市的GDP长期雄踞自治区榜首,也使当地政治生态面临危机。

今年4月29日,长春市中院一审开庭审理了云公民受贿一案。这位曾担任过伊克昭盟(注:伊克昭盟于2001年撤盟,建市成为今天的鄂尔多斯市)党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官员,被检察机关指控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4.6866亿余元。

云公民案是内蒙古“涉煤四虎”中最后开庭审理的一个,此前的白向群、邢云、云光中已先后宣判,被判有期徒刑或死缓。三位官员,其贪腐金额均与检察机关指控的数额一致。如果云公民也不例外,他将打破邢云4.49亿元的贪腐记录,成为自治区“首贪”。

内蒙古作为全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区之一,2019年生产年原煤10.35亿吨,占全国产量的27.6%。其中鄂尔多斯又有内蒙古三分之一的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占全国近六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四位涉煤的副省级官员,除白向群外,其他三人都曾主政鄂尔多斯。

2020年2月28日,针对云光中、白向群、邢云、云公民等腐败案件暴露出的煤炭领域违规违法问题,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纪检监察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自治区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拉开了倒查20年的序幕。

涉煤贪腐,破坏自然生态

清宣统元年(1909年),此地建哈日布拉格庙;“哈日布拉格”是蒙古语 “黑色泉水”的意思,因为此处有煤窑,泉水呈黑色……这是东胜地名志对哈日布拉格庙的一段描述。

哈日布拉格庙址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其建设控制地带的四周,下方是一座开发中的煤矿。来源于当地村民的一种说法是,此处煤矿以灭火工程名义开采。记者在周边探访多时,既未见明火,也未见煤烟。

可以确定的是:亿万年形成的优质煤层难免自燃,加之过去数十年间的小煤窑开采,接触氧气的煤炭在井下燃烧却长期无人理睬。整个鄂尔多斯的煤区,火点零星,但并不罕见。

在很多人看来,实施灭火工程本无必要。一位通过灭火工程拿下采煤权的商人介绍,煤矿的火好灭,用水一浇,或者用土一埋,火就灭掉了。“即便是正常煤矿也难免有火点,不必大动干戈。”

也有个别人认为,即使实施灭火工程,真正的火点也无法灭掉。一位退下来的公务员介绍,一些火点已在地下燃烧数十年,温度极高,人畜无法靠近,根本灭不掉。“这样的火点很少,对当地几乎不产生影响。”

但实施灭火工程有利可图:在有火点的区域划定火区,商人参与灭火,作为回报,火区范围内的煤炭由商人开采销售。本来类似公益事业的灭火,成了商人们争相追逐的对象。有些时候无火可灭,浇柴油点上一把火也要灭。

鄂尔多斯东胜区的一处露天煤矿,图中黑色带为尚未开采的煤层。

更大的“好处”在于审批的便利。当地煤炭行业人士介绍,如果是正常开采煤矿,需要国家层层审批,没有一定资质拿不下来。但打着灭火工程的名义,在鄂尔多斯市级层面就基本能批准。至于哪里是火区,地方官员也掌握了话语权。

能拿下灭火工程的,以本地商人为主,有些还是下海的公务员。他们中很多人通过贿赂官员来疏通政商关系,腐败也由此滋生。记者接触到的一个灭火工程,本地商人拿下火区煤矿仅需花费一两亿元,但两次转卖后,最终承包并实际开采的外地商人需要花费约10亿元。本地商人利润之丰厚,使官员从中获得巨额“分红”的空间变大。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云光中在鄂尔多斯当了三年市长、三年书记,灭火工程就是在他手里兴盛起来的。”

与露天开采一样,井采也会破坏生态。由于地下煤层挖空,地表塌陷,形成大裂缝。在干旱的高原,表层土含水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但雨水顺着裂缝流入地底,山坡高处蓄不住水,植被干枯而死。在一处塌陷区,记者注意到,除了耐旱的松树,几乎看不到成活的树木。村民出于经济目的而栽种的树苗,几乎全部枯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指出:2010年,国家决定由自治区对本地煤田自燃现象进行灭火治理后,出现大量以灭火为名违规配煤问题,“灭火煤”成了“腐败煤”;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美丽的大草原大规模挖煤上电,昔日绿肺逐步沦为风沙肆虐之地。

露天煤矿被开采后,形成面积巨大的露天矿坑,周边河道也被截断。图为干枯的河床。

赞一下
(8)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