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
“来了来了,我看到警车后面还跟着一辆轿车,他是不是在车里?
”“早着呢,这只是先导车。要看到丰田考斯特中巴,才是他来了,领导人都坐这个车。”
南京总统府大门外,近千名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头顶烈日,摩肩接踵,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中,等待着“他”到来。
又过了十几分钟,由三辆考斯特中巴、两辆大巴和若干轿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来。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有人开始高喊:“马英九!马英九!”
车辆鱼贯驶入总统府,没有在门外停留。目送最后一辆车驶入大门,现场气氛由期待转为失望。一个操着北方口音的大哥抱怨:“太阳底下等了两小时,结果连个人影都没看到!”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南京访问的两天里,所到之处都挤满了期待一睹他真容的大陆民众。但森严的安保将马英九车队和民众远远隔开。位于小巷里的拉贝故居,左右两条马路都被清空,甚至临时关闭了一个地铁站入口。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门外每隔10米就架起一道铁马,将围观人群挡在30米开外。
就连此前连战、宋楚瑜和洪秀柱等台湾政治人物到访时都对外开放的南京中山陵,在马英九前来时也大门紧闭。除了几名预约到上午8时30分入园的游客,数百名一大早就前来“追马”的民众都吃了闭门羹,只得隔着围栏遥望马英九车队驶入陵园,透过手机追看随团台湾媒体的视频直播。
现场采访民众时,不止一个人把马英九此次登陆和2005年连战的“破冰之旅”作对比。当时已卸任台湾副总统的连战以国民党主席身分访陆,他在中山陵拜谒和演讲期间,都和现场民众频频互动。一名当时在现场的南京市民说,连战之旅给网民留下“连爷爷”的谈资,“现在回想起来,才体会到那时是多么宽松和开放。”
事实上,直到2016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洪秀柱赴中山陵拜谒时,都有大批民众夹道围观,还有人在路旁拉起“台湾大陆一家亲”的横幅,高呼:“欢迎洪秀柱主席,反对台独!”
七年后的现在,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等待马英九现身时,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诫围观民众:“一会他来了,大家不要喊话,影响不好。喊话的过后一个也跑不了。”
有人反问:“喊‘两岸一家亲’也不行吗?”另一个人接话:“听说昨天在中山陵就有人喊‘两岸一家亲’,后来被带走了。” 现场顿时陷入沉默。
近年来中国大陆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日趋紧张。就在马英九登陆前一天,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宣布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国大陆建交,令此次行程更具争议。
作为两岸分治74年来首位到访大陆的卸任台湾,马英九在行前受访时形容,他37岁时就在政府处理两岸事务,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的确是等了久了一点”。
外界更关心的是,作为卸任近七年的前领导人,马英九在两岸关系的话语权还有多少,是否会被大陆官方认真对待?在现任蔡英文过境访美之际,“老马哥”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力挽狂澜,缓解两岸剑拔弩张的气氛?
马英九飞抵上海时,前去接机的是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陈元丰,并非此前传闻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大陆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大陆官媒在当天报道中也仅以“马英九”三字称呼他,未加任何头衔。这再次引发绿营人士批评接待规格被矮化。
不过,大陆官媒很快改称马英九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到了登陆第三天,马英九已相继与江苏和湖北两位中共省委“一把手”会面;相关行程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频频登上热搜,在大陆网民中的关注度日渐提高。这趟12天的行程将如何发展,取得什么成效,的确值得多等上一阵再下定论。
在和大陆民众一起“追马”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马英九现身的时刻,而是等待他时发生的一件小事。
星期二下午,被警方拦在拉贝故居一个街区外的大陆民众,向先一步抵达的台湾大学生们奋力挥手。隔着一个街区的对岸年轻人们也以挥手回应;于是这头更多人开始兴奋地挥舞双手,还有人喊:“欢迎过来!”
这个短暂的瞬间,让人觉得这场漫长的等待并非一无所获。就像一个受访的大陆年轻人所说,先让大家交流起来,“迈出沟通第一步,总比互相敌视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