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台风”袭美了,不过这并不是我们一般认知的热带气旋,而是一场网络间谍行动。
美国本届总统选举竞选期间一直笼罩在黑客入侵的阴影下。当地媒体《华盛顿邮报》9月下旬率先爆料,指黑客组织入侵了美国几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试图获取敏感信息。
这个黑客组织被微软公司网络安全专家命名为“盐台风”(Salt Typhoon),矛头一开始便指向中国。据了解,微软专家通常用天气型态来命名黑客组织,“台风”指涉中国,“沙尘暴”和“暴风雪”则分别跟伊朗和俄罗斯有关。
在11月5日美国总统选举的前一周,美国媒体进一步揭露,盐台风黑客组织截获了美国政治人物的电话音频,包括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一名竞选顾问。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沃纳上月指出,盐台风黑客组织是美国历来最严重的电信黑客攻击事件。他强调,黑客的入侵程度比拜登政府意识到的还要深入,他们能窃听手机通话内容,也能偷窥手机短信。
黑客台风不间断
实际上,西方近年不断升高警告力度,指中国黑客对西方政府和私企构成最广泛、最活跃且持续的网络间谍威胁。在盐台风黑客组织被爆出之前,美国称它遭受“伏特台风(Volt Typhoon)”和“亚麻台风(Flax Typhoon)”黑客组织的入侵。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今年1月底在国会供证时警告,中国黑客正在对美国基础设施进行部署,准备在中国决定发动攻击时对美国造成巨大破坏。
一周后,由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组成的五眼联盟称,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组织“伏特台风”通过互联网渗透美国本土和关岛等地,并在航空、铁路、公共交通、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关键基建的网络悄悄潜伏至少五年。
为了反击西方的指控,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等机构从4月到10月先后发布三份专题报告,努力向外界证明所谓“伏特台风”黑客组织纯属美国栽赃陷害。
中国官媒新华社10月报道也指出,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出于自身一己私利,不断将网络攻击溯源问题政治化。报道直接点名微软和网安公司CrowdStrike等出于提高自身商业利益考虑,在缺乏足够证据和严谨技术分析的情况下,热衷于用各种各样稀奇古怪且带有明显地缘政治色彩的名字,对黑客组织进行命名,如“台风”“熊猫”和“龙”等。
除了“盐台风”和“伏特台风”黑客组织相关报告,微软去年8月发布另一份报告,称疑与中国大陆政府有联系的“亚麻台风”黑客组织,至少在2021年便锁定了台湾的政府机构、关键制造业、信息技术组织,积极进行间谍活动。
美国电信系统被乘虚而入
美国今年9月18日称摧毁了亚麻台风黑客组织,但对于盐台风黑客组织,到现在仍束手无策。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美国联邦政府官员星期二(12月3日)警告,盐台风黑客组织的入侵仍在进行中。
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的网络安全执行助理主任格林说,无法确定对手已经完全被清除,“我们正在全力追踪,但无法自信表示我们已经了解所有情况,也无法替我们的合作伙伴保证这一点”。
据估计,多达80家电信公司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被黑客入侵,包括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通讯(Verizon Communications)、美国电话与电报公司(AT&T)和T-Mobile。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美国主要电信公司的高管11月22日被召集到白宫,就中国黑客问题与官员进行讨论。会议得出的一项重要结论,便是美国电信系统一些关键部分过于陈旧,无法通过现代网络安全保护措施进行升级,才让黑客乘虚而入。
官员们透露,最初以为黑客攻击仅限于华盛顿周边地区,但他们后来发现,中国利用手机网络中陈旧或薄弱的入口点获取美国各地数据。
他们相信,盐台风黑客组织与中国国家安全部关系密切。黑客获取了一份几乎完整的电话号码单,这些都是美国司法部通过“合法拦截”系统进行监控的号码。这个系统通常在执法机构颁布逮捕令后,对涉嫌犯罪或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进行监听。
虽然官员们不认为中国人监听了这些电话,但黑客很可能将电话号码与地理位置数据结合起来,从而创建出被监视者的详细情报图像,意味着中国能得知美国已经识别出了哪些中国间谍,以及有哪些间谍尚未被发现。
当然,这些很有可能只是美国官员的片面之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北京在网络信息领域确实下了功夫。
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年4月19日迎来新一轮改革,成立新的信息支援部队,主要负责为各个作战部队提供情报、通信、指挥、控制等方面的支援,以提高作战效能和战斗力。
综合新华社和央视网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星期三(12月4日)视察信息支援部队时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信息支援部队,推动中国军队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跨越发展。
他也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网络信息体系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空前凸显。信息支援部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要站在强军胜战的高度,充分认清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快把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和服务支撑备战打仗能力搞上去。
中美博弈如今延伸至网络空间,谁是网络攻击受害者,谁又是背后真正的黑客帝国,预计双方就此将继续各执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