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不到一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再次踏上中国。和去年中美气球事件后短短的两天北京行相比,布林肯这次行程有三天,显得比较从容。他本星期三(4月24日)在上海抵步,星期四与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面,随后续程北京,预计星期五与中共政治局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谈。此行能否见到中国官方,则还是未知。
不久前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从南到北吃了三顿地道中国菜,而且都特意在大堂吃,大秀了一手美食外交和“筷子功”。布林肯大概也抓到了这个精髓,他在上海就游了豫园、吃南翔小笼包,看了篮球赛,还会见上海美国商会领袖和上海纽约大学学生,表态鼓励与支持中美交流。
然而,这些亲善的举动,只是即将上演的激烈外交博弈前的暖场,如交锋前的平静。
布林肯这回显然是来者不善。几个星期来,美国剑指中国的动作接连不断,包括抨击中国产能过剩、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发射系统、发布人权报告再次谴责中国对新疆维吾尔族进行“种族灭绝”,这份报告还是布林肯出行前一天亲自发布的。就在布林肯抵步中国当天,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众参两院刚通过的一揽子法案,内容包括军援台湾,以及规定TikTok在美国“不卖就禁”。
而这当中最杀气腾腾的对华威胁,当属据传美国正在起草金融制裁方案,以迫使中国停止对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设备,比如电路系统、飞机零部件、机械与机械工具等。美国认为中国的出口支持了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如果中国不配合要求,美国可能把中国的银行从国际金融系统中切断。
这个消息本周由《华尔街日报》引述匿名人士发出,透露出布林肯此行带着怎样的“大杀器”。不过,在几个小时后,路透社又引述消息人士称,虽然华盛顿的确“和一些中国的银行有初步探讨”,但短期内并无计划实施制裁,希望外交手段能使制裁变得无必要。
这报道看似在降温,实际上意思也没差,说来说去都是在挥舞金融制裁这根大棒。由此可见,虽然布林肯之行有一系列课题要谈,比如两国缉毒合作,中东、台海、南中国海等问题,但中俄贸易问题才是布林肯此行难啃、又最在乎的“骨头”。
回溯起来,拜登与中国官方本月2日通话时,就表达了对中国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的关注。拜登本星期三签署的法案,重点是美国拨出610亿美元(829亿新元)援助乌克兰,这笔资金要确保乌克兰挺住,如果乌克兰撑不到11月的美国大选,那拜登竞选连任也凶多吉少,限制中俄贸易对拜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根据中方的数字,2023年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6.3%,达到创纪录的2401.1亿美元。
美国会否为了逼迫中国妥协,祭出将中国踢出全球金融系统这颗“金融核弹”呢?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欧就把多家俄罗斯金融机构从美国主导的SWIFT剔除,等于禁止俄罗斯在国际上使用美元,美国是否会对中国采取类似的制裁,已引发多个中国公众号的关注。
按常理说,美国如果走到这一步,那中美离撕破脸、彻底脱钩也不远了。届时,中国必然受创,但美国企业与投资者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因为中国必定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从全球角度看,因中国是世界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如果中国被排除出SWIFT,全球金融与经济都有可能出现动荡。而且,这也会倒逼中国加速发展自己的支付体系。
因此,所谓的金融制裁可能是美国投掷的“烟雾弹”,目的是在谈判前营造筹码,并先发制人以求在声势上压倒对手。 不过,美国既然已亮出“杀器”,中国就不会等闲视之,也会小心美国可能选某家或两三家中国小银行下手,以杀鸡儆猴。
换一个角度看,布林肯如此拔高姿态,也透露出美国正有求于中国。中国不可能减少对俄罗斯的贸易或帮助,但有可能做得隐晦些,或者在其他方面进行讨价还价,比如贸易问题、台海问题。
从近一个月的你来我往,到布林肯踏上中国,中美如何在幕后交易,是他此行的重头戏。而归根究底,这两国之间虽然火光四溢、但大家又都有一条共同的底线,那就是不能让中美关系破裂。美国高层几次三番访华,目的不都是要设置护栏吗?
因此,两国虽然看似两部车子将要对撞,但彼此都会控制不让关系破局。台海已形成中美共管的模式,在南中国海上菲律宾也不可能跟中国开启战端,而所谓的新疆“种族灭绝”更只是打嘴仗。
但这又不表示中美关系已经稳定,相反的,它会一直伴随着各种冲突与风险。像这回“金融核弹”被亮了出来,就不能排除它有朝一日被使用。怎么应对它从威胁变成现实,是中国下来很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