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间
中美出人意料在联合国气候大会进入尾声时,发布气候合作联合声明,被视为两国关系走向缓和的突破口。
接着,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本周登场,军控及贸易谈判可能陆续启动。
助中美关系打开死结的是两国政坛的老臣子、相识逾20年的气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与解振华。
尤其是77岁的克里,为完成“气候先生”的任务可说是拼了。疫情下,4月和9月他两度访华,一开始碰了一鼻子灰。
中方表明气候问题不能单独谈,并端出“两份清单”“三条底线”。内容包括要求美方撤销制裁中国官员、撤销引渡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等。言下之意,美国须在中国关切的议题上表达善意,否则气候合作免谈。
克里曾任奥巴马政府国务卿,长期跟中国打交道,身段较灵活。他也曾与拜登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共事24年,两人关系密切。身为“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由拜登直接领导,官阶虽比国务卿布林肯低,但资历更深。
既是外交老手,又获拜登信任,舆论推断克里的政治分量远大于“气候特使”。这一点从他访华期间能与中国副总理韩正、中共中央外事委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等领导人谈上话、且超出气候范围可获得印证。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距离气候大会不到半年时,克里力排众议主张中美首脑通话,从最高层撬开中美合作大门。为此,他与强硬派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等人意见分歧,关系紧张。
在中国有丰沛人脉的高盛前总裁、巴瑞克黄金执行董事长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据称曾告诉韩正,克里相信不仅是美国气候问题谈判的指路人,还是美中关系的关键人物。
跟韩正“爆料”的这位华尔街大佬,本身也在中美关系上扮演特殊角色。
《南华早报》9月报道,桑顿1月和8月两度访华。首个行程不只与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会面,也和副总理刘鹤、杨洁篪接触,促成刘鹤在6月分别与美国财长耶伦及贸易代表戴琪通电话。
8月下旬,桑顿展开六周访华之旅,行程包括上海、北京和新疆。美官员要求桑顿别去新疆,以免外界误以为美国认可中国的治疆政策,但桑顿还是去了,并获韩正赞赏。韩正还建议桑顿,将他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告诉美国议员。
67岁的桑顿2003年从高盛退下后,曾在北京主持清华EMBA项目。他也与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担任中美金融圆桌会议联席主席,被视为是中国通。
报道说,北京认为美国年轻官员对华敌意太深,他们更信任像桑顿这样的“老朋友”。消息人士还称,“桑顿来华,性质上类似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这个类比或许夸张,但让桑顿的“中间人”角色顿时变得立体。
巧的是,就在桑顿和克里访华结束后,中美关系出现系列缓和迹象:习拜二人9月10日通电话;孟晚舟在9月24日获释;同日美国商务部长称寻求改善美中商业关系;中方在9月21日宣布停止参与海外煤电项目。
两人的助推相信发挥了功效。当然,桑顿背后代表的是华尔街金融资本的利益和思考,克里相信是想在气候谈判上树立自己的历史地位,各有各的小算盘。为公为私都好,两位约翰即使不是“密使”,也胜似“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