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中国学者、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日本方面的表态源于包括民族主义在内的各种内部压力,但其实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说明有关钓鱼岛的谈判终于开始了。
刘柳 报道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最近访问日本时提议,中日双方均不让公务船以外的船只进入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周边海域,以平息该区域争端,随后被日本内阁秘书长加藤胜信公开拒绝。
受访学者指出,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表态不会对中日关系构成决定性影响,并乐观认为这是中日首次将该问题摆上谈判桌,有一定积极意义。
据共同社报道,王毅是在快结束日本访问行程时提出上述建议;加藤胜信隔天回应称日本政府完全无法接受。他强调:“围绕尖阁诸岛的领土主权问题原本就不存在,日本渔船依照我国法令开展活动没有任何问题。”
旅日中国学者、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日本方面的表态源于包括民族主义在内的各种内部压力,但其实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说明有关钓鱼岛的谈判终于开始了。
赵宏伟分析说,钓鱼岛在主权方面的争议是无法解决的,但双方都有意愿控制局面。现在中国提出这样的条件,下来双方就可以接着谈。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加茂具树也对《联合早报》表示,双方在主权领土方面无法让步,但日本政府有意就保持稳定海域秩序作出努力。
至于日本拒绝了王毅的提议,赵宏伟直言,提出一个建议来重新谈判显然不容易达成,因此在措辞上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他进一步解释说,中日早在1997年就签署了具有国际法效力的《中日渔业协定》,如果只是重申“双方严格执行该协定”,日本方面会更容易接受。
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也说,王毅上述提法很难让日本接受,也不是一个适当的时机。他推测王毅或受国内政治影响,而刻意表现得强势。
分析:钓鱼岛问题上受挫不意味王毅访日成效打折
钓鱼岛问题虽然一直是横在中日关系的一道障碍,但受访学者均认为这不是中日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川岛真形容说:“这就好像一根刺,身体健康时不会觉得有多疼,身体不好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这根刺。”中日关系好的时候,双方可以不提钓鱼岛问题,反之就会一直提。
有西方媒体认为王毅此行是寻求外交突破口,钓鱼岛问题上受挫会使其出访成效大打折扣。赵宏伟反驳这种说法,称此行设定的目标其实很低,大致是再次强调已有的原则性共识,疫情下恢复交流以及日常业务往来。
加茂具树也说,日本内阁2013年制定的一项方针,把中国定位为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不可或缺的要素,认为“有必要与中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并进行高水平的长远且紧密沟通。他认为,王毅此行正是上述方针的体现,其目的也基本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