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紧张,美国早前限制驻美中国领事馆人员的活动,中国外交部亦采取反制措施,限制美国驻华使领馆及其人员活动,包括美国驻港外交官,事件更波及香港政圈。据悉,立法会建制派议员最近就收到“温馨提示”,尽量不要与“五眼联盟”及个别欧洲国家的领事及官员接触。
据《星岛日报》报道,对此消息,有建制派人士认为,目前政治环境与一年前大为不同,国家遭到围堵,若没有反制措施则无法宣示主权,愿意支持国家,遵守同尊重任何外交决定。
另一名建制人士也表示自己一向避免接触外国外交人员,即使几年前美国领事曾多次邀请,都一一拒绝,原因是“关上门后不知道对方会说什么”,害怕对方记录后,多年后爆出对话材料,尤其目前中美关系紧张,不希望自己成政治牺牲品。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中国对美国外交人员的限制是出于反制措施,就美国早前要求中国驻美外交官在当地有探访校园、会见政要等活动前,都要事先获批准表达不满,但在一般情况下,中方不会主动限制他国外交官活动。
此次传出扩大限制范围,提示香港政府及立法会人员不要见“五眼联盟”,即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与新西兰的外交官,刘兆佳坦言自己没有收到相关讯息。
但他认为若事情属实,评估不鼓励来往的做法,可能是不满有关国家近来行径干涉香港内政、不尊重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刘兆佳补充,“五眼联盟”多次批评中国为港制定《港区国安法》,又批评香港高度自治状况,暂停执行与香港引渡逃犯协议,禁止敏感战略物资出口到香港等,同时又包庇及鼓励反中乱港分子,在中国看来都是不友好的。
刘兆佳认为,外交官员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要了解当地情况并向自己的国家汇报,过程中需要接触当地不同人员。他不排除有个别国家派情报人员到领事馆工作,并以外交官身分掩护,在当地扶植反对派领袖及就当地事务发表舆论影响民情等。不过,外交部门并非外国政府收集情报及发挥影响力的唯一途径,可通过第三者如商人、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学术或人权机构等继续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