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19疫情
特稿
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德国和卢旺达经历着“二次封锁”的梦魇,美国多州也被迫暂停经济重启。国际面对蠢蠢欲动的第二波疫情,为了寻求防疫与经济的再平衡,相信局部或区域封锁将成为二次封锁的主旋律。
沈泽玮
封锁—解封—封锁。
世界头号公敌2019冠状病毒威胁未退,复工复产复课的推进加上“抗疫疲劳”导致人们松懈警惕,一些国家在短暂解封后又进入“二次封锁”状态。
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到南亚的印度,欧洲的西班牙和德国到非洲卢旺达,好些国家经历着打回原形的梦魇。在冠病病例居全球之首的美国,多州虽然未出台二次封锁措施,但也不得不暂停经济重启计划。
经济伤不起 封锁偏局部
不过,与第一波“封锁潮”不同的是,多国在二次封锁中采取局部而非全面封锁措施。缩小冲击范围,是因为经济已承受不起更多摧残。
各国局部封锁的范围大小不一。卢旺达是好几个村落受波及;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有两个地区重新封锁,超过50万人受影响;西班牙巴塞罗那都会区近400万居民须待在家中;澳洲维多利亚州近500万人禁足在家。
可预见的是,为了寻求防疫与经济的再平衡,局部或区域封锁将成为二次封锁的主旋律。法国卫生部长维宏就表明,即使二次封锁,也不会像3月那样全封,只针对部分区域封锁。
维宏说:“我们吸取了教训,全面封锁对经济和民众来说都是一场大灾难……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人们过度担忧,而是要他们保持警戒。”
瑞银财富管理部门的哈特穆特·伊塞尔分析指出,全国封锁每个月将导致最高达3%的国内生产总值损失,“最富裕的国家也无法承受两三个月的完全封锁”。
以澳洲的维州为例,封城一星期的经济损失就达一亿澳元(约9810万新元),中小企业受打击最大。
无源头病例增多是警讯
面对疫情反复,一些国家重新启动局部封城措施,有的采取“佛系”应对态度,差别在于新病例能否追溯源头。
《日本时报》报道,韩国和日本虽然病例增加,东京甚至出现三位数单日新增病例,但因为大部分是有关联病例,当地政府没有大动作封城。当局只打击特定疫情热点,如关闭学校或工作场所,在热点以外的地区,民众可照常生活。
相反的,澳洲维州和香港因为源头不明病例越来越多而不得不拉响疫情警报。
本月初,维州有51%无关联病例,22日的单日新增病例达484起,远超第一波疫情127起的最高纪录。首府墨尔本城区和北面的米切尔郡在9日恢复第三阶段限制措施,封锁期长达六周。临近的新南威尔士州高度戒备,以防疫情传入首都悉尼。
所谓第三阶段封锁即“居家”级别,除前往工作地点、购买食物、就医等必要情况,居民应留在家中。餐厅、咖啡馆、酒廊只能提供外卖服务,健身房和理发店关闭,学校假期延长。
维州政府也规定,封锁区居民外出须戴口罩,否则罚款200澳元。(约196新元)
二次封锁焦虑感增
与3月首次封城相比,维州二次封城力度不减。
例如首次封城时,当局允许拥有第二套房产的人离开封锁区,住进偏远地区的房子,二次封城就不准了。
维州州长安德鲁斯说:“这次的政策比上次更严格,但我们在许多方面都陷入比几个月前更危险、更具挑战,也可能更糟的境地。”
澳洲心理健康组织黑犬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塞德勒说,许多维州人将对重新回到封锁状态感到焦虑。她说:“对很多人来说,第二次进入封锁会更困难。人们可能会经历我们所说的‘预期焦虑’——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
“抗疫疲劳”是元凶之一
有分析指出,“抗疫疲劳”是导致澳洲和香港等地疫情反弹的元凶之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澳洲在第一波疫情中靠民众高度自觉配合而将疫情控制住,但要求人们长期处在作战状态不是容易的事。第一波疫情没有引发大量社区感染,反而让民众放松戒备,加上隔离酒店的监督工作交由私人保安而非警察负责,结果防疫出现大漏洞,引发新一波社区感染。
接受《联合早报》访问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说,抗疫疲劳是“很多国家都面对的棘手问题”,各国海滩出现了人群,热闹的派对也登场了。
张毅颖认为,没有一套标准作业可以抵御抗疫疲劳,一个较可持续的应对方法是,制订一套可以在社区检测、追踪和隔离病患的系统,同时呼吁民众自觉配合防护抗疫,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维持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