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面对面
陈婧
上海特派员
冠病疫情导致新加坡与中国人员交流受阻,货物流通面对挑战,新中两国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保持密切合作,迎接两国建交30周年重要节点的到来,后疫情时代的新中关系又会迎来哪些新机遇?且听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一一道来。
新加坡与中国建交30周年之际,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令两国合作面对挑战。但新中关系不仅经受住考验,还从中得到升华。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上月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围绕“考验”和“升华”两个关键词阐述疫情期间的新中关系。他指出,今年来新中两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携手互助,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含金量;相信疫情过后,新中两国能在更多领域展开进一步合作。
访问当天恰逢新中“快捷通道”发放第一批签证,新加坡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快捷通道的亚细安国家。洪小勇说,新中双方的高度重视促成了快捷通道,它体现了两国间的紧密联系、良好关系和高度互信。
根据协议,通过“快捷通道”入境对方国家的商务和公务人员,只要出境前和抵境后都通过冠病检测,入境后不必隔离14天就可展开行程。这项安排率先在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和广东六个省市实施。
洪小勇说,快捷通道是新中两国着眼于促进人员往来的便利化举措,目前双方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接下来将酌情逐步推进“快捷通道”扩大化和便利化,同时妥善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他同时指出,快捷通道终究是疫情期间的特殊安排,“最理想的情况是它早日完成使命,两国人员往来能够尽快回到常态。”
疫情凸显陆海新通道巨大潜能
疫情期间,新中两国人员交流受阻,货物流通也面对挑战。在空运受限的大背景下,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重庆项目)旗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扛起了保障新中食品和医疗物资流通的重任。
今年3月底,产自重庆忠县的25吨鲜橙“忠橙”通过陆海新通道的“铁海联运”渠道运抵新加坡。4月下旬,重庆商家再次通过陆海新通道向新加坡捐赠了13吨“忠橙”及其他食品物资。洪小勇说,“忠橙”反映出陆海新通道的意义和效率,原本从重庆运到新加坡要20多天,有了陆海新通道只需七天。“对于食品,这个效率是很高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截至今年4月底,陆海新通道在陆路上开行了1811列国际列车,通过海路运输了9万1000个集装箱,辐射92个国家和地区的226个港口。洪小勇认为,陆海新通道是近年来新中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一张亮眼名片,也具备巨大发展潜力。通道发挥的示范效应,能带动更多中国省市和区域国家加入这条供应链。
合作项目质量飞跃
洪小勇指出,新中两国合作项目从最初的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到今天的重庆项目和新加坡深圳智慧城,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虽然一些项目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影响,但两国间互利合作的意愿没下降,步伐也没停滞,而是换一种形式继续前行。
他说:“在疫情期间,中新双方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相互支持,携手互助,再次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前瞻性、战略性、示范性,也为中新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增添了重要内涵。”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上周刚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就如何在疫情期间通过加强跨境和供应链连接,以及金融、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促进经济复苏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通过双边和国际合作,应对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影响。
洪小勇看好两国从五个方面深入合作,包括共同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利用好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等现有合作机制、落实好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会和青年实习交流计划等已经达成的合作规划,以及把握疫情催生的发展机遇,加强在公共卫生、跨境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回顾30年来的新中建交之路,洪小勇认为,新中关系能够长久稳定发展,得益于两国都秉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也基于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展开合作。“中新合作是从小大到大,走出一条大国和小国的互利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