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回国 学者:中美贸易谈判或不尽人意

时间:2019-09-22 07: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受访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的态势不变。(法新社)

中国代表团取消参观美国农场行程提早回国,受访中国学者解读,这意味双边贸易谈判可能不尽人意,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的态势不变。

由中共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本月19日、20日与美国代表团就贸易摩擦磋商后,双方一度发出积极信号。

据新华社20日报道,双方开展了“建设性的讨论”,还认真讨论了牵头人10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磋商的具体安排。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日则发声明形容磋商“富有成效”,期待10月欢迎中方副总理级别代表团前来。为进一步释放善意,同时也为回应美国企业的诉求,贸易代表办公室同日还宣布让437种中国进口产品豁免加征关税一年。

不过双方同时也就此次磋商释放消极信号。美国总统特朗普20日说,他要与中国达成包括回应知识产权问题的“完整协议”,中国单是承诺增购美国农产品,不足以促成贸易协议。中国代表团也在20日临时取消参观蒙大拿州一家农场的行程,提早回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成晓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双方的磋商不尽人意。

他指出,舆论此前以为美国可以接受以中国增购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迷你协议”,但看样子美国要的是“一揽子协议”。此次磋商结束后的消息信号,意味着谈判的三个核心问题——协议文本、增购美国产品和联合执法,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成晓河进一步分析,协议文本的问题相对好解决,可通过调整措辞以呈现双方政府和民众可接受的文本。在增购美国产品方面,虽然中国愿意增购美国农产品,但农产品价值不高,中国买再多大豆也达不到美国提出的增购产品总值。

联合执法的问题最棘手。美国要求监督中国执行协议承诺的进程,但这涉及监督中国政府的政策执行和法律行使,被视为有违国家主权原则。

成晓河担心,即使下月副总理级别谈判能如期举行,若双方立场没有比现在更往前跨一步,那结果还是可能重蹈次轮副部级磋商的覆辙,难以在两国元首11月在智利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碰面之前,取得突破。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颖受访时也说,此次磋商“看来谈得不好”。

他指出,问题之一很可能依然是,中国希望以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来换取美国取消所有加征的关税,美国却坚持保留以关税作为确保中国执行协议承诺的施压手段。他说:“自从今年5月份否定了草拟中的协议后,中国政府就似乎做好贸易摩擦长期化的准备。”

赞一下
(198)
91.2%
赞一下
(19)
8.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