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需制衡中美科技长期内不太可能脱钩

时间:2019-07-26 07:3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美国布兰戴斯大学国际贸易和金融教授谢千里指出,从1990年至今,中国在技术上已逐渐缩小与美日的差距,如今更是在5G等领域领先。他相信双方将逐渐在更多科技领域旗鼓相当。(叶振忠摄)

美国教授谢千里说,中美在科研技术领域需要不断通过创新求进步,以维持竞争力,在电子战领域制衡彼此,达到“相互保证破坏”的平衡状态。而创新需要人才和思想上的交流,因此中美虽然竞争,但同时也需要彼此,所以才不会在科技上脱钩。

美国学者认为,中美两国需要彼此的人才交流来维持竞争力,相互制衡,因此在科技领域长期内不太可能出现脱钩情况,但短期内双方依然需要找到和解的方式。

中美摩擦从贸易开始,逐渐蔓延至科研、技术领域。据媒体早前报道,美国当局从去年开始限制在敏感领域学习的中国研究生签证,并加紧管控中国学生、学者访美,引发中美两国是否会在科学技术上脱钩的忧虑。

美国布兰戴斯大学国际贸易和金融教授谢千里(Gary Jefferson)昨天在国大东亚研究所举办的“创新与中国的国际崛起”论坛上发言时指出,从1990年至今,中国在技术上已逐渐缩小与美日的差距,如今更是在5G等领域领先。他相信双方将逐渐在更多科技领域旗鼓相当。

谢千里解释,中美在科研技术领域需要不断通过创新求进步,以维持竞争力,在电子战领域制衡彼此,达到“相互保证破坏”(Mutually Assured Disruption)的平衡状态。而创新需要人才和思想上的交流,因此中美虽然竞争,但同时也需要彼此,所以才不会在科技上脱钩。

“相互保证破坏”的概念衍生自冷战时期拥核国家的“相互保证毁灭”(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战略。美国外交政策国家委员会在去年发布的一篇报告中指出,科技程度接近的两方不敢贸然对彼此展开电子攻击,因为对方受到攻击后将很容易查到攻击来源,并且进行反击,形成“互相保证破坏”的制衡。

中美需要找到和解办法解决短期摩擦

针对短期的摩擦,谢千里认为中美依然需要找到和解的办法。他建议美国可以参考中国“由上至下”的鼓励创新模式,推出更加明确的政策鼓励创新。“这不仅能让美国人民更加了解‘创新’这个概念,同时也能加大美国政府对于新技术的管控,从而更有安全感。”

在同场论坛上发言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创新学教授曹聪则指出,中国在科研方面采取的举国体制并不应该被批评。他以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欧洲的空客300和日本的第五代电脑项目为例,指出其他国家与经济体也都有类似举措。

但是曹聪强调,中国需要在项目审批方面更加严谨,确保资源投入在合适的项目上。他说:“科研上的举国体制更适合公共机构在供给、需求两段都占主导地位的、可开发的、拥有明确目标的项目,而探索型(exploratory)研发项目因为风险较高,难以在过程中改变方向,所以不太适合举国体制。”

为期两天的论坛将在今天结束。这次论坛也是东亚研究所新所长郝福满(Bert Hofman)6月接任后的第一个大型学术论坛活动。他告诉记者,自己对研究所未来有许多计划,希望在科技、人口等研究领域继续耕耘,并且在这些领域下设立相关的“旗舰项目”。

赞一下
(12)
80%
赞一下
(3)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