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香港政府面临“三变”压力

时间:2024-07-30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香港本届特区政府上任至今已经两年,任期过了五分之二。这段日子港府在落实国家安全管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中央政府相当满意,但不等于在其他领域就没有意见。最近北京官员便罕有地针对港府的施政水平提出看法。

负责港澳事务的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上周二(7月23日)在北京接见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等财经官员。据国务院港澳办会后公布的新闻稿透露,夏宝龙对港府财经系统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不过夏宝龙也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于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香港来说,同样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他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共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

在中国官场的文字表述中,当上层官员对下属提出希望,是带有不满的意思。夏宝龙当面提醒陈茂波港府要“三变”(识变、应变、求变),希望香港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做起来,不断擦亮香港的一张张“金字招牌”,其实就是含蓄地批评港府过去两年的改革力度不够。

香港本届特区政府在施政方面有什么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呢?香港舆论界连日来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北京在香港的官媒《大公报》日前就此发表社评,以居住问题为例,指香港是发达经济体,人均收入位居全球前列,但大部分香港人的居住环境狭小,更有20多万人住在劏房,被称为“香港的耻辱”。要从根本上解决居住难题,不能靠小打小闹,和风细雨,而是要通过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

另一份北京官媒香港《文汇报》则认为,香港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五所世界百强高校为其在国际教育领域赢得了独特的地位。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香港教育仍需主动调整结构,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利用香港教育的国际认受性,精心打造国际教育枢纽。

网媒“香港01”更毫不客气地批评,夏宝龙当面向陈茂波提出改革,可是陈茂波发出的新闻稿连“改革”两字都没有,更没有回应夏宝龙所讲的“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香港”,只是突出“中央对香港的厚爱和坚实支持,以及各相关部委对香港的关心、支持和配合”,让人感觉中央政府对香港是“有赞无弹”。

平心而论,香港本届政府上任后,一改过往大市场、小政府思维,在经济、民生以至地区治理等层面都主动改革,推出的“抢人才”、“抢企业”等措施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部分新政策由于推行过急,很容易出现混乱。

例如港府在疫后大搞盛事经济,单是今年的盛事活动就超过200项,希望借此带旺人气及财气,但也被外界批评成效不大。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日前就公开质疑有些活动或许规模太小,目标客群太窄,难以吸引境外客,而且某些获资助的“盛事”吸金能力有限,导致公帑打了水漂。

另外,港府近年大刀阔斧改革,有时候却未能让港人感受到实质受惠。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5月底进行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八受访港人认为香港贫富悬殊问题依然严重,相关百分比较去年上升了9.1个百分点。40.4%受访者认为,目前的贫富悬殊情况比五年前更严重,较去年调查上升了8.0个百分点。

对香港社会有深入研究的香港教育大学客席研究讲座教授吕大乐,近日也在报章撰文,指港人的要求和期望挺实际,就是要交出成绩——政府领导可以自说自话,但一定要有些变化是他们能够感受得到。

他以港府的“抢人才”政策为例说:自己晚间在社区散步,听到街坊的意见,说“我不关心引入‘高才’引进了多少人,只想知道他们填补了哪些香港所缺乏的专才位置?现在是否需要继续引进那方面的人才”等等。

港府今年10月将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近来正咨询各界意见。夏宝龙提出“三变”后,意味着港府在新一份施政报告需要提出进一步改革的蓝图和措施。但与此同时,官方或许也需要在新一份施政报告清清楚楚地交出一份“期中成绩表”,说服港人官方过去两年做出了哪些成绩,以建立更大的认受性。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