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土地供应严重不足,港府计划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部份土地以兴建公营房屋。岂料环境谘询委员会本月两次开会后仍未能表决,项目随时要延后落成。事件令粉岭高尔夫球场重新进入公共视域之余,也再次在社会上掀起一场不同利益势力斗争的争议。
粉岭高尔夫球场是香港最古老的高尔夫球场,启用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近些年香港一屋难求,不少人把目光放到了这个占地170公顷的球场。2018年,时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起“土地大辩论”,大部分民意就支持将粉岭高尔夫球场用来建屋。
上届政府最后也顺应“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建议,宣布会在明年收回粉岭高球场的32公顷用地,但只会把当中生态价值较低的9.5公顷用来兴建1.2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其余逾六成用地则会划作生态公园。
按照正常做法,既然有关政策已一锤定音,官方过后就要按照原定计划推动。然而,本届特区政府上台后,政商界却出现了一股要求改变收回球场决定的游说力量,包括邀约各界人士到粉岭高球场视察,以及在电视大卖广告,邀请立法会议员和学者等力销球场具保育价值,且有历史文化遗迹。
到了本月初,拥有粉岭高球场会籍的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更亲自加入“战团”,声言高球场具有生态及保育价值,期望本届政府聆听民意,审慎考虑是否收回用地建屋云云。
香港政商界一直有声音不满高球场被收回建屋,背后不无原因。一直以来,粉岭高尔夫球会和部分商界人士皆质疑官方收回球场建屋,是严重低估了球场的保育价值。
有团体借着新一届特区政府换届,利用保育理由到处游说,希望新政府改变原来的计划。
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和近年的政治大气候有关。早些年香港社会气氛民粹化,加上民众普遍认为香港土地供应不足,所以林郑政府同意收回粉岭高球场建屋。但之后港府提出“北部都会区”概念,越来越多人相信香港还有其他更合适兴建房屋的地方,于是向本届政府力销为该项目“翻案”。
问题是,土地开发并非一时三刻就可以做到,要有长远稳定的规划。香港自九七回归以来,土地问题已经蹉跎了20多年。若收回高球场建屋的方案推倒重来,再来一场大辩论,解决香港房屋问题的时间表恐怕又要延误。
更何况,在北京官方眼中,房屋问题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如今竟有人提出为只供少数人享用的高球场用途“翻案”,难免令官方大动肝火,觉得香港体制机制已被少数的利益团体绑架。
所以亲北京的港媒连日来也不断发声,要求港府在高球场事件中破除利益固化藩篱。香港《大公报》上周五发表社论指出,如果高球场发展计划受挫,只会加深备受诟病的“官商勾结”印象,加剧社会撕裂。特区政府的威信受到打击,今后任何拓土计划都将寸步难行。
据说具有大陆政府背景的大陆博客“靖海侯”日前也撰文警告,香港政治拨乱返正后,反中乱港者出局,爱国爱港者上位,管治者应带着坚定的立场来,也应带着最大的民意来,“不应由此脱离群众,又成为既得利益群体的一员、强化利益固化藩篱的一员。”
亲北京舆论的用词或许比较强硬,某程度上确实道出了香港粉岭高尔夫球场用途的争议,背后其实是有不同利益团体在博弈。
这一边厢,香港基层家庭上楼无期,数十万居于劏房的贫困人士希望早点有住所入住;另一边厢,以高球会为代表的商界既得利益者,则希冀官方完整保留球场用地。
但无论如何,香港高球场用途触发不同利益势力角力,是正常不过的现象。
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是社会中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在多元化的社会,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代表不同阶层和团体的“利益集团”发展和发声。
当然,一旦某个“利益集团”过于强大,影响到政府施政,甚至忽略公众的普遍利益,官方就要小心对待。港府在处理高球场用途一事上也是同一道理。官方在作出决定时,一方面要小心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动辄压制不同利益集团为自身利益合法发声的权力;另一方面,也绝不应该在公众议题方面牺牲大众,而去维护少数权贵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