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港抢购疫苗背后的政治考量

时间:2021-02-09 07: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早点

港澳突搜

香港和澳门只有一海之隔,一直被视为是澳门的“老大哥”。然而, 香港在九七回归后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发展都是每况愈下;同为特别行政区的澳门却是平平静静,几乎没有闹出过什么大新闻,近年正逐渐赶上香港。

过去一年,澳门在抗疫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口岸防疫工作滴水不漏,赢得了外人一致称赞。而这个“小弟弟”最近又在抢购疫苗方面跑赢了香港: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首批10万剂国药灭活疫苗日前已率先运抵澳门,会在今天正式为医护人员接种。

相比之下,香港政府抗疫错漏百出,昨天还有20多起本地感染个案,冠病疫情仍未见到解决的曙光,港人今年农历新年将首次没法子在外吃团圆饭。不少人都寄望着疫苗能够早点到港救市。

其实,港府去年12月已宣布预购2250万剂疫苗,分别是中国大陆科兴疫苗、复星/BioNTech疫苗、以及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可惜过程一波三折,以致三种疫苗中的牛津/阿斯利康要今年6月才能供应香港。

至于最早获得港府批准使用的复星-/BioNTech疫苗,原定本月底供港。但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正上演一幕疫苗争夺战,欧盟刚刚通过法案禁止欧洲生产的疫苗出口。在德国生产的复星/BioNTech疫苗能否如期供港,目前尚是未知之数。

至于余下的一款疫苗科兴,港府一早就已经向大陆药厂订货,对供应最有把握。岂料科兴多次延迟公布第三期临床测试数据,加上未能在国际医学期刊刊登,不符合香港疫苗顾问专家委员会的标准,结果到现在供港时间也是遥遥无期。

据了解,科兴之所以未能提交第三期检测数据,是因为中国一早就解决了疫情,本土个案极少,必须在国外疫情严重的地方测试疫苗,以致搜集数据的速度缓慢。与此同时,临床测试若要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需要经过多人审阅,过程动辄两三个月,甚至一年半载。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科兴疫苗原本有望今年1月份抵港,成为香港首款使用的疫苗,但最终也无法实现。

面对疫情持续肆虐,林郑政府日前终于改口,表示只要求科兴药厂提供向世卫提交的第三期临床研究数据作评估,以及在本周内提交给顾问专家委员会审阅,并尽快提出作审批建议。但有关做法也引起不少港人批评,质疑当局是专门为大陆疫苗“开绿灯”,罔顾市民的健康安全。

但平心而论,科兴虽然还没有对外公开第三期检测数据,并不代表其疫苗安全性有大问题。过去一段日子,科兴和另一款中国疫苗国药在全球已注射了超过2000万剂,部分外国的最高领导人更身先士卒,亲自注射了中国疫苗,未有不良反应报告。按常理推测,这些政要是一国之首,断不会拿自己宝贵的性命去赌博。在当前特殊时期,香港或许也应该因应疫情做出非常决定,而不是一味守着官僚的守则。

说白了,眼下香港社会对国产疫苗的争议,最大关键不在于有没有第三期检测数据或者在国际期刊刊登,而是信任的问题。包括港府高官、医学界人士在内的许多港人对国产疫苗信心不足,宁愿选购国外的疫苗,也不愿意打中国生产的疫苗。

港人有这种心态并不难理解。一方面,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后,国货一夜之间恶名昭彰,港人的信心被击溃,对国货的印象就是低劣。不少港人质疑中国疫苗的品质与中国奶粉一样,普遍对其怀有抗拒 心态。

另一方面,近年陆港两地矛盾加剧,部分港人“逢中必反”。自冠病疫情去年初在武汉爆发以来,先是有大批香港医护人员为了“争取(对大陆)封关”而罢工,之后又有人不断鼓吹大陆疫苗不安全论,抨击港府拿港人当白老鼠,以此动摇港人接种信心,意图和大陆切割。

第一个原因尚可以理解。第二个原因是有意为疫苗议题添上政治色彩,不太负责任。当前香港经济受疫情影响已持续陷入谷低,若抗疫工作一再拖慢,通关遥遥无期,经济恢复不单难以实现,最终全港市民将身受其害。社会务实的做法是从客观的角度评论和选择疫苗,并且争取尽快供港,以遏制疫情。

事实上,欧盟面对疫苗严重短缺,内部近来已有越来越强烈的声音,要求尽快批准使用中国及俄罗斯的疫苗。欧盟尚能抛开政治包袱,香港更不应出于意识形态把有效的疫苖拒之门外,否则疫情只会持续下去。

赞一下
(57)
95%
赞一下
(3)
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