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港国安法》生效后未出现撤资潮

时间:2020-11-06 07:4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香港市民经过街头宣传“国家安全法”的标语。 (中通社)

太古集团脱售香港核心资产,引发触发撤资潮担忧。学者认为,香港在东亚地区仍有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其他城市暂难取代,相信大部分外企仍持观望态度。

戴庆成 香港报道

在香港有150年历史的英资太古集团,近来连番出售核心资产,引发社会再次担忧《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触发香港撤资潮。但有受访学者认为,香港在东亚地区仍然担当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其他城市暂时无法取代,相信大部分外国企业仍然持观望态度。

上个月,太古集团旗下地产公司公布首度拆售老牌屋苑太古城的车位,之后又透露计划洽售位于太古城的甲级商厦,市传涉及金额约100亿港元(17.63亿新元)。由于这是该集团两年内三度出售商厦,加上集团因旗下国泰航空公司在反修例运动中的表现而与北京关系一度紧张,有分析指出售资产之举反映太古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会逐步为撤资作准备。

虽然太古地产其后两度表态,强调心系香港,持续投资香港的长远策略不变,但资料显示,《香港国安法》生效四个多月以来,已有一些跨国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表示考虑或者已经撤离香港。

德银亚太主管南迁新加坡

其中,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在《香港国安法》实行的半个月后,宣布从8月份起将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办公室由香港搬至新加坡。日本大型互联网金融公司思佰益(SBI)则称,香港实施《香港国安法》后,预期将削弱香港金融中心的吸引力,考虑最快在明年3月撤出香港,成为首家因《香港国安法》拟撤走的日企。

 至于全球第二大基金、属于美资的领航投资Vanguard,在8月底也宣布退出香港ETF市场,包括裁减香港人手,转到上海设立亚洲总部。加拿大的BMO环球资产管理集团同样计划剥离香港ETF业务。

在金融业以外,一些涉及政治敏感行业的外国驻港机构也有所部署。如《纽约时报》7月中宣布将香港的数码编采部门转移至韩国,三分之一的香港人员受影响。

德国自由民主党(FDP)旗下智库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早前也因《香港国安法》关闭香港办事处,并在本周二宣布改于台北建立据点,预计明年年初揭牌。

国际社会也开始调整政策,招揽离开香港的外国企业。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10月27日出席国会会议时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正在大幅削弱,鉴于纽约和伦敦有时差,日本的城市有望取代香港地位。

麻生太郎指出,考虑到香港局势,日本应该考虑建立金融特区等措施。若日本想在全球吸引更多业务,就需要鼓励更常使用英语、结束在正式文件盖印鉴的传统,并调整针对外籍劳工的各种规定。

不过,港府亟力否认香港出现撤资潮。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在上周六于博客撰文透露,国际航运公会在香港设立海外办公室,印证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吸引国际组织在港成立办公室。而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近日把香港列为四个指定仲裁地之一,也反映香港在争议解决中心的地位获得国际认同。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翌日“接力”,致函证券业界,强调即使在疫情阴霾下,香港金融市场依然蓬勃。在资金持续大举流入下,香港银行结余已增至逾4500亿港元并屡创新高,港汇也持续呈强,使香港出现资金大规模撤离的说法不攻自破。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暂时没有数据显示有大批外国企业因为《香港国安法》而撤离香港,但不排除有一些外企担心《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营商环境改变而离开。

一些外企着眼粤港澳大湾区

但陈伟强强调,香港外企要全面撤退并不容易,一方面,外国疫情比香港更严重,经济表现更不景气;另一方面,香港在东亚地区仍然担当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日本和新加坡暂时都无法取代,故大部分外国企业仍然持观望态度。

陈伟强说:“尤其是北京正力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在其中担当很重要的角色,一些外企视之为肥猪肉,有兴趣参与。”

他认为,特区政府若要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须清楚划出红线,以及向外国强调《香港国安法》只针对“港独”,好让外企安心留港发展。

赞一下
(40)
69%
赞一下
(18)
3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