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发现,其实港府已在推行“另类派钱”,那就是再度发行通胀挂钩债券。因为,港府这次保证派息两厘。只要港人肯主动去认购,就算只获分配一手,都至少会在三年内获派息600港元。
易锐民 香港特派员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的《施政报告》忽然延期发表,使许多议题悬而未决。其中,港府会否再派1万或5000港元(1752或876新元)现金,或派发短期的失业援助金等,深受基层市民关注。
学者普遍认为,派钱仅能纾缓港人压力,对推动经济没有帮助,而且港府已“干塘”(鱼塘水已抽干),储备只剩下8000多亿港元,派无可派了。林郑早已明言,《施政报告》不会有派钱措施。
香港中大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指出,香港因应疫情而实施出入境限制措施,导致大陆访港旅客大减,只要香港一日未恢复正常通关,都难以恢复经济,无论《施政报告》提出什么振兴经济的措施,都不会有效。反之,如果恢复通关,港府不需要采取何行动或措施,经济都会自动复苏。
“全民派钱已花费300亿港元,政府没有足够资金再派钱了。”但他认为,港府可以继续针对经营有困难或受防疫措施影响生计的公司,提供现金援助。
不过,市场人士发现,其实港府已在推行“另类派钱”,那就是再度发行通胀挂钩债券(ibond)。因为,港府这次保证派息两厘,加上与通胀挂钩,或会发放更高的利息。
事实上,根据过去五次发行的ibond,利息最差也有一厘至两厘半,每手稳获600多港元。也就是说,只要港人肯主动去认购,就算只获分配一手,都至少会在三年内获派息600港元。
当然,有人认为,为了一年收息区区200多港元,不但要认购,还要等待分配结果,太麻烦。但也有专家指出,在目前低息环境下,银行定存一年连1厘息都没有。想获港府派钱的港人,认购ibond还是值得的。
散户戏称为“股坛小辣椒”的胡孟青,正是“怕麻烦一族”。她坦言,每手1万港元,而一年才收息200港元,其实比较适合退休的收息族,她不会对外推荐ibond,以免花了时间却获分配甚少。
但财经界立法会议员张华峰透露,他计划斥资10万港元抽10手,冀求增加中签机会;主因是ibond加息一倍至两厘,令该定息产品的吸引力骤增。
“第七批iBond倍增加保底息,犹如政府向市民再派糖。”他建议有闲资的普罗大众申请,甚至全家总动员提交申请表;但切忌借保证金以小博大,退休族或小投资者则只适宜小额下注。
金管局上周已公布新iBond认购详情,下周五(23日)起接受认购。年期为三年,每六个月派息一次,保证息率不少于2厘。目标发行100亿港元,将因应市场反应提高至150亿港元。
至于浮息,则根据港府统计处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以最近六个月的按年通胀率计算。债券的年息以上述两者的较高者为准,如果浮息低于2%,则会以定息2%计算。ibond在港交所上巿后,可在二手巿场进行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