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
本届香港立法会本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意味又一届议会即将结束。短短四年,本来已剑拔弩张的议事堂,进一步恶化成全面斗争的战场。政治斗争先于实务议政,议事堂异化至此实属可悲。但随议会、甚至整个社会走往偏锋,愿意不靠拢极端,无惧民粹压力,敢于为民生要事发声、务实议政的声音,我们未来仍能看见吗?
本届立法会会期正式完结,议会以遗憾告终,本年度(截上周)仅完成17项法案,除了多达12项法案须待最后一次大会处理,4条民生法案(包括一手楼空置税、规管电子烟、专营的士及垃圾徵费)更未能在会期结束前完成而“胎死腹中”。泛民于周四会议上多次点算法定人数,希望促成流会,但部分建制派亦不见得有心议政,甚至毅然走出议事厅。立法会最后一次会议于周五(17日)晚续会。
本届立法会议政事宜大受耽误,全因议会乱局日渐恶化、甚至彻底沦为政治斗争的舞台,议会斗争越演越烈所致。甫于今届立法会起步已触发“DQ风波”,部分议员宣誓擅改誓词、甚至期间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国)的标语,最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动释法下,多名非建制派议员被法庭裁定宣誓无效。其后由于高铁一地两检、议事规则修订等烫手山芋,再次加剧行政立法关系的破裂。
去年逃犯条例修订先引致法案委员会“闹双胞胎”的风波,更是导致反修例运动的出现,立法会更首次被示威者冲击破坏,须经三个月的抢修方能继续运作,此时议会已彻底被政治斗争、对立的气氛所笼罩,泛民决心全力反对敏感议题,建制亦不惜以更激烈手段对抗。诸如早前发生的内会风波,内会就正副主席举行高达17次、长达28小时的会议,当中泛民建制更不乏肢体冲突,整场风波最终在争议声不断下告终,而结果除了牺牲不少民生法案,更是换来议会彻底异化成政治斗争战场。
揽炒与制乱之外的可能
回想四年之前,立法会泛民建制对立纵是分明,但两者之间尚有议政余地,诸如政府财政预算案再不理想,立法会也因以大局为重通过拨款,而不会因政治因素牺牲市民福祉。然而立法会换届在即,泛民阵营高呼“揽炒”、“抗争”,希望藉取得35席以上的议席,以全面否决财政预算案,务求与港府同归于尽。然而“揽炒”的不仅是社会上下的福祉,更是整个立法制度,但泛民初选中“抗争派”大胜,似乎意味“揽炒”支持者众。但无论如何,政治人物参选立会只求阻碍议政立法,而非代表普罗市民发声,本属可悲,更不用说意识形态取代议事、政纲质素成为参选人的最大卖点,立法会沦落至此更是教人婉惜。
“抗争派”的全速揽炒,建制派的全力制乱,黄、蓝两营均渐见极端、激进,在政治斗争下更是以你死我活、至死方休为宗旨,务实理性的声音似乎不复存在,社会撕裂似乎只会不断恶化下去。幸而,开明理性的声音似乎未绝。诸如现届立法会议员、实政圆桌的田北辰执意在中间路线走下去,纵使清楚此两边均不讨好的立场将不利选情,但仍决心不会因选票而走向偏锋。田北辰直言有心理准备面对败选,但始终坚持务实理性的立场,纵使认同止暴制乱的纲领,亦不认为要制造仇恨。
在极端之间的拉扯,中间路线似乎提供另一种可能,让我们思考该如何于乱世下自处。在揽炒与制乱之外,回归理性才是社会真正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