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社评文章称,香港反修例风暴一周年在即,监警会公布“审视报告“,全文逾千页,内容虽有触及6‧12、7‧21、8‧31等重大事件,可是对于一些最惹争议的问题,包括警方执法有否过度使用武力、处理元朗袭击事件有否失职,乃至示威暴力“有某种形式的组织“等,全都点到即止,未能符合社会各方的期望。报告提出的52项建议,有些知易行难流于空泛,有些临场操作可行性存疑,搔不着痒处。监警会没有调查权力,难以就反修例风暴一系列争端提出具公信力的说法,政府坚拒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社会创伤很难癒合。
监警报告“铺陈事实““警暴“问题含煳其辞
监警会主席梁定邦称,报告内容严谨,旨在“铺陈事实让社会各方反省“,可是曾经参与监警会审视工作的国际专家小组前成员Clifford Stott却大泼冷水,质疑报告扭曲事实。民主派认为监警会报告偏颇,只采纳警方说法,“刻意模糊警方暴力“,有建制派则要求调查暴力示威的资金物资来源。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认为报告“客观全面“,政府会尽力跟进监警会建议,但排除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皆因事态已经变质,有人企图以暴力威逼政府,“削弱警队会令暴力分子得逞“。各方立场依旧南辕北辙,看不到监警报告对修补社会裂痕有多少帮助。
监警报告全文过千页,论厚度分量十足,可是在一些最关键的问题上,报告内容都是点到即止,留下不少空白。以721元朗袭击为例,报告认为警方的错失,在于没有及时收集及整理情报,未充分考虑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暴乱发生;999报案系统亦存在不足,无法处理超负荷情况,当晚元朗站内及附近几次袭击,皆未见警方到场,“难免招致市民不信任和谴责“,“激化警黑勾结指控“。对很多市民来说,心中最大的一根刺,乃是当晚警方有否“放水“纵容袭击。报告提到当日有警司在南边围与白衣人交谈一事,认为涉事警司指示白衣人返回村内,“有充分理由这样做“,不代表勾结,然而监警会没有传召证人权力,无法迫使有关人等作供如实交代,不管报告怎样钜细无遗铺陈当晚事件细节,始终难以消除公众怀疑。
诚然,反修例风暴中,一些针对警方的严重指控,诸如831太子站“打死人“、浮尸少女“遭奸杀“等,并无多少凭据,更似以讹传讹的谣言,当中包含大量政治操作,监警报告亦提到,所谓“太子站杀人后掩盖真相“之说,是超乎常理的主张。可是报告对于警方执法有否过度使用武力,始终含糊其辞。
报告表示,警员应“自行判断“何谓合理武力,须为行动负责,监警会预期警方会对未遵从指引及法例的警员按章处理。有关说法模棱两可,更似“耍太极“。612警方在中信大厦外使用催泪弹,险酿人踩人,监警报告谈及此事,关注当时警方使用催泪弹是否有必要及恰当,但同时又称,由于事件进入司法程序,现阶段不宜评论警方当日行动是否恰当。这些说法,难免令人有避重就轻之感。
暴力示威“有组织“独立调查求真相
监警报告提出数十项建议,包括提升警队透明度、检讨使用武力拘捕大量违法示威者的执法策略、制订有关暴动的明确指引等。然而部分建议要么太过空泛,要么临场操作可行性存疑。举例说,监警会建议警方及传媒草拟工作守则,让双方各自履行职责,同时确保安全。昨天林郑月娥亦表示,希望尽快落实有关提议,然而现实是警媒关系陷入谷底,前线记者不满警方乱喷胡椒,警方则怀疑记者中混有示威者,一些“民间记者“其实就是违法示威参与者。警方与传媒出现互信问题,示威冲突现场混乱,就算订出守则,临场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又是另一回事。
反修例风暴重挫警民关系,监警报告虽然铺陈了大量资料,然而监警会没有调查权力,报告的公信力和全面性必受质疑,唯有具法定调查权力的独立调查委员会,才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梁定邦表示,监警报告谈的是大局,并非追究个别警员失职或过度使用武力,可是这却正正是社会上不少人的要求。这一落差,注定报告很难得到主流社会满意。
反修例风暴事态复杂,警方执法是其中一个争议点,暴力示威组织、外部势力介入等问题,亦有不少人议论。监警报告提到,虽然有些人形容反修例运动背后“无大台“,可是每次暴力示威中,明显有着不同形式的组织性,例如协调示威策略、提供大量汽油弹及设计相若的防毒面具等;最近数月发现的枪械,以及庞大数量的实弹和炸弹制造材料,均显示这些活动背后有某种形式的组织。报告提出了疑问,却未提供答案。只有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全面彻查,才能还原反修例风暴的来龙去脉和所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