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社论
最近有一好一坏两则消息:好消息是香港连续21天没有录得本地感染个案,证明疫情平稳向好;坏消息是本地经济急速转差,首季GDP按年收缩8.9%,是1974年有记录以来最差。许多中小企正挣扎求存,更多打工仔担心饭碗不保。局势如此严峻,大家都在问:“怎么办?”
疫情是天灾,其发生绝非人力所能控制,但对疫情及其“外溢”进行管理,却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处理不当就会变成人祸。对比尚未摆脱疫情的欧美多国,香港应对疫情的表现显然十分出色,而这离不开社会齐心协力,各尽本份阻断病毒传播。此时此刻,具责任感的从政者和市民应当思考如何在巩固抗疫成果之余,同时采取实际措施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挫。可惜我们却看到不少持份者反其道而行。这绝非热爱这个家园的人所乐见!
担忧人祸发生并非无的放矢,反修例运动引发的暴力破坏余悸犹在,不论议会内外均出现“脱轨”现象。在立法会,内务委员会因超过半年仍未选出正副主席而引发广泛争议,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中联办首次公开炮轰主持会议的公民党议员郭荣铿玩忽职守,这是香港社会应该警醒的。郭荣铿与其他泛民议员为了阻挠《国歌法》立法,利用主持内会选举的机会肆意拉布,本就于理不合,“两办”高调发声后,泛民本应临崖勒马,不要沉溺于无谓的政治操作,但事实证明他们仍然执迷不悟。
随着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终于援引外部法律意见为僵局寻找出路,立法会内会上周五(5月8日)连开两场会议,结果引发肢体冲突,泛民亦一如所料,指控建制派“夺权”,又声言对方本来有更直接方式─角逐连任的内会主席李慧琼退选─使选举尽快进行。其实,只要郭荣铿一早履行相关职责,事情根本不会演变至如斯局面。如今泛民一方面推卸自身无理阻挠选举的责任,一方面要求他人放弃选举权利,逻辑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长期以来,泛民被视为“和理非”的代表,许多选民都希望对方能够理性论政,助香港带来善治。然而,泛民近年多次错估形势,尤其在“港独”极端势力冒起后逐渐失去方寸,包括以默许“勇武”抗争、会晤美国政客、阻挠《国歌法》通过等鲁莽方式挑战中央原则底线,结果引来后者强力反击。可以说,议会逐渐步向“揽炒”,泛民难辞其咎。香港不应在政治对抗中蹉跎岁月,但如果本应被社会寄予厚望的民选政客只懂迎合民粹,执迷于抗争带来的“光环”,甚至盲目地助长暴力破坏,香港要建立高水平的议政文化只会遥遥无期。
与此同时,议会外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香港抗疫露出曙光之际,部份示威者在“五一”假期蠢蠢欲动,试图卷土重来。和平表达意见固然是法律所容许的,只是去年的反修例风暴历历在目,激进抗争者惯于隐藏在“和理非”背后伺机闹事,使和平示威变质。上周五内会风波之后,当晚旺角再现堵路等激进行动,显见躁动心态仍然弥漫于社会,特别是年轻人身上。
上述担忧是有根据的─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3月所做的调查,49%受访者支持在疫情消退后以大规模群众运动去争取诉求,当中15至24岁受访者有71%支持,25至39岁亦有63%人支持。随着反修例运动一周年纪念将至,示威者的热情可能升温,和平示威有演变成骚乱的风险。若预判属实,刚在疫情放缓后稍为喘息的香港势必陷入万劫不复的暴力怪圈当中,妨碍社会复元。
和理非变相加持 勇武派有恃无恐
必须强调的是,反修例运动以来,“揽炒”思潮日益高涨,和平示威走向偏锋,在在与“和理非”的“默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去年骚乱的暴力程度在香港历史上十分罕见,但许多“和理非”居然拒绝与暴力割席,一些泛民政治人物甚至“谅解”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抗争,结果就是勇武派有恃无恐,即使火烧商店、投掷汽油弹,造成人命伤亡亦在所不惜。正义的运动不应是丑陋的,应该以讲道理去劝服别人。骚乱不但无法把问题说清楚,反而会扰乱治安,制造更多问题,这与示威者希望香港变得更美好的初心背道而驰。
目前来看,虽然本地疫情趋缓,但其对经济的负面效应还未完全浮现。事实上,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香港必然大受疫情打击,航空业、旅游业、饮食业更是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必定包括大量普通市民。如果这个时候重启抗争,经济活动势必难以恢复,试问有几多打工仔会因此跌入经济深渊?
勇武示威者要以香港整体福祉为念,不应在香港快将战胜疫情这个“天灾”后,以“人祸”把得来不易的抗疫战果一笔勾销,更不应把自己置于与警察的冲突之中,因为受伤的必然是自己。而对“和理非”来说,他们不应以为只是出来游行,亦要警惕在当前的气氛下,“和理非”游行可能为激进者提供“掩护”,变相加持暴力。
我们不只一次呼吁各界人士应该思考如何携手推动香港重新出发,而这离不开市民对这个家园是否有足够承担。打一个近期热话作比喻:欧美多国疫情一发不可收拾,主因是民众欠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拒绝严格执行居家令和戴口罩。相比之下,香港的抗疫表现远胜纽约、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靠的是包括示威者在内的750万名市民自律,为社会整体利益负责,否则,香港恐怕早已重演2003年“沙士”的悲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市民既然懂得为他人的健康负责,必然也明白“揽炒”会连累他人,也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必须坚决抵制这种极端想法。
亡羊补牢未晚也 休养生息再出发
各界可以做的有很多。短期而言,我们要让沉寂多时的经济活动尽快恢复,那就必须向有死灰复燃迹象的“勇武”抗争说不;长期而言,社会必须巩固当前得来不易的平和局面,并敦促政府正视一连串过往备受忽视的深层次结构矛盾,包括就地产霸权下租金压力不利中小企经营、打工仔面对“无薪假”变相剥削等问题,推行具针对性的改革。如果任由骚乱卷土重来,必会导致社会经济问题再次被政治斗争掩盖,最终令改革失却良机,致使深层次结构矛盾继续累积。
香港在饱受反修例运动和疫情双重打击后早已“衰到贴地”。稍有良心的人都明白应该抢救,而非落井下石。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认清形势,我们的家园并非没有将来。较早前建制派成立“香港再出发大联盟”,许多市民觉得“好胶”,认定只是蛊惑人心的统战伎俩,但大联盟所带出的信息,包括扞卫“一国两制”、拒绝“揽炒”,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如何把双重打击变成香港重新起步的契机,是所有市民应该深思的。议会无理拉布、街头暴力,以及为暴力摇旗呐喊不是对社会整体利益负责任的行为,反而会令情绪与躁动继续发酵,令部份误入歧途的人以为“揽炒”真的可以令香港得救。真正负责任的态度,在于竭力巩固得来不易的抗疫成果,并在这个基础上助香港恢复元气,从而为社会推动全方位改革创造有利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向深层次结构矛盾宣战,为香港重新发展创造有利空间,而这不仅关乎解决社会经济的迫切问题,也关乎为香港政治运作“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