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防疫准则不宜僵硬 场所可渐“解封”

时间:2020-04-29 08:0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星岛日报社论    
 
香港已连续三天零确诊,内地也只新增六病例,澳门更有多日无人感染,中港澳疫情放缓趋势已甚明显。基于此,港府昨宣布三地入境商务人士可豁免强制检疫,这有助于经济回复正常,值得支持。至于五月七日后是否放宽“限聚令”及场所关闭令,政府表示要看疫情发展而定,问题是,安全准则应该定得多高?为了拯救正临断崖的经济,界线实在不宜划得太“死”,只要各相关行业做足防疫,一些风险较低的场所应可逐步解封,让大批从业员免于没顶厄运。

保留适当弹性?勿箍死经济

随着疫情渐平复,各国政府都在筹谋如何重启经济,连“重疫区”意大利也希望五月四日起逐步复工,美国几个州更“冒险”率先解封,香港抗疫成绩比欧美超卓得多,自然更应积极复兴经济。政府一些措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立竿见影,例如大批公务员下周一返回办公室工作,对的士与小巴等陷于寒冬的行业,是一阵暖风,而随着政府设施重开,不少工作人员如运动教练等,立即回复生机。因此,政府作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对以十万计谋生者的“救生圈”作用。

传染病专家对在何种情况下松绑,有一个简单计算方法:如十四天没有本地感染,便有条件逐步放宽,若计二十八天,就更稳妥。以前者计算,下月三日是第一条界线。通常而言,专家都倾向于“稳阵”,从安全的角度,准则定得严些当然令人安心,不过政府在考虑如何划线时,应同时衡量经济民生能承受多大冲击,而在两者当中取得适当平衡。事实上,各国政府皆这样做,香港在安全方面的比重,一直都较高。

基于此,政府对“十四天”与“二十八天”的考虑,可以更弹性一些,即使不是零确诊,而只有单位数字的零星病例,也应采取较宽松的态度,加快放宽限制的步伐。换言之,作决策所依据的科学数据,可以留有一个可接受的幅度,不要因“怕出事”而僵硬处理,把经济箍死。

业界做足防疫?可降低风险

政府早前制定的防疫规例,关闭了多种场所,并限制聚集人数,令食肆与一些活动场地如教育中心等生意大减,依上述思路,若疫情无大反覆,这一系列禁令应分阶段放宽,前提是与业界共同确定一套严格的防疫安排,将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例如电影院与文化艺术表演场地等,在政府实施关闭令前,本身都已做足防疫工作,包括只售一半门票、将座位分开、入场要探热等,五月七日后若政府“解封”,相信业界会乐意再采取这些安排,甚至接受更严的要求。

正如传染病专家袁国勇所言,香港能成功抗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民戴口罩及自律保持卫生。如果市民与各业界继续高度自律,做足防疫,政府逐步让较低风险场所重开,也是稳妥的。

赞一下
(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