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事做旧政策 港府大改组乏新气象

时间:2020-04-23 20: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明报社评

香港政府问责班子改组,13政策局有5个换局长,变动幅度不算小,然而未见新气象,论政治难起提振民望作用,论政策亦看不到有何突破,新人事纵有新作风,倘若只是执行旧政策,始终难以叫人耳目一新。这次政府改组,以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和公务员事务局换人最受关注,政治阴谋论亦最多,现实如何,需要听其言观其行。香港社会撕裂,政治对立严重,政府施政举步维艰,换人可以注入新动力,无法缓和政治对立形势,行政长官表示改组班子是要“向前看”,新局长是否有足够能力和意志,应付未来种种挑战,各界只能拭目以待。

改组难望提振民望

提升管治力待观察

这次问责班子改组,共有4名现任局长中途离任,原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聂德权则平调,出任公务员事务局长。4位新任局长,2人有政党背景,另外2人则是原政府部门首长。

政府3司13局,合计16名司局长,一口气替换近三分之一,属于一次大规模人事调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强调,任命官员大原则是用人唯才,同时亦要有视野、承担和迎难而上精神,今次人事调动是带领香港官员“向前看”;然而口讲无凭,新局长能否带来新气象,公众有很多疑问。新人事多少总有新作风,可是观乎特首的说法,一众新局长的主要任务,大抵就是执行现届政府已制定的数以百计措施,新局长未来两年能有多少新猷,叫人好生怀疑;新局长能力是否胜任,市民同样将信将疑。

这次政府改组,无论人选和时机都惹来很多议论,民主派不满未有官员因为反修例风暴问责下台,有人则关注聂德权平调,是否与最近的“两办”事件有关。中联办并非按《基本法》22条设立,上周末政府出稿有误添烦添乱,聂德权公开致歉不久,旋即传出调任消息,难免惹人联想,惟平情而论,政府改组事关重大,由部署考虑到物色人选,需要好一段时间,之后还要报请中央批准,聂德权此时平调,似是时间上的巧合,多于因为“出错稿”风波而被追究。

反修例风暴重挫特区政府管治,社会撕裂加深,各方对事件看法迥异,何谓“对症下药”,当然也是南辕北辙。泛民及支持者认为,保安局长及律政司长等主责官员必须下台,政府今次改组,显然不是民主派期望的问责重组,对于缓和政治对立没有任何帮助,也看不到政府民望有机会显着反弹。一般来说,政府改组目的,离不开提振民望,又或透过注入新血加强管治能力,前者不似是这次人事调动的主要目标,后者自然是较为合理的假设。

4位新任局长,有两人属于“四十出头”,在特区历届问责班子中算是相当年轻。放眼世界,40岁左右出任部长,大有人在,可见年龄不是最大问题 ,最重要还是看能力和魄力。究竟两位年轻新局长能力如何,仍须拭目以待,然而整体来说,问责班子有多些少壮派出任要职,始终是好事,即使无法缩窄政府与年轻人的政治鸿沟,至少有助问责团队多些了解年轻一代想法。

今次改组,有两名民建联成员获任命为局长。徐英伟由政助、副局长到现在“坐正”出任民政事务局长,接替同属民建联的刘江华,算是“一换一”,至于许正宇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相信与他是金融发展局行政总监的关系要大一些。比起新任局长的政党背景,这次改组最多人谈论的,是原入境处长曾国衞接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曾国衞疫情期间先后到日本及武汉,协助滞留当地的港人回港,在处理内地事务方面也有丰富经验。有人关注他没有处理政制经验,对于政制问题未必“熟书”;有人则将焦点放在他与内地官场的交往接触,质疑他是否因为“背靠祖国”得以升官。有阴谋论甚至怀疑,当局首次起用有纪律部队背景的人出任政制局长,是否准备在立法会选举,强硬“DQ”(取消资格)民主派参选人,云云。

政治阴谋论迭起

新局长听言观行

类似的政治阴谋论,同样见诸聂德权调任公务员事务局长一事,有人怀疑当局是否打算就反修例风暴中公务员的言行,展开“政治清算”。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和公务员事务局长,是目前政府这个“热厨房”中两个很敏感的职位,就算不换人,只要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来阴谋论揣测,可以肯定的是,两位局长未来将要处理一系列烫手山芋,手腕是软是硬是巧是拙,仍须听其言观其行。

特区政府常被批评施政“离地”,需要改善的地方俯拾皆是。举例说,民政事务局负责青年事务工作,亦要处理大量地区事务,做好下情上达工作,对于改善民生极为重要;香港长远发展,必须搞好创科,执事官员不仅要对创新科技发展有一定认识,更要有高瞻远瞩的视野。特区政府希望加强管治能力,还看新局长们能够交出什么样的功课。

赞一下
(8)
57.1%
赞一下
(6)
42.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