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疲劳须正视 措施松绑要审慎

时间:2020-04-17 09: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明报社评

香港新增确诊病例连续5天单位数,要求放宽社交距离限制的声音愈来愈多。抗疫战不知何时方休,长路漫漫易生厌战情绪,社会上下因应第二波疫情,过去数周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出现“抗疫疲劳”,倘若本地疫情持续缓和,部分严厉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可以适度放松,让民众休养生息抖擞精神,为下一波疫情随时来袭做好准备。外围疫情风高浪急,不能一下子尽撤社区防疫措施,收放分寸必须小心拿揑,哪些可以优先放宽、哪些需要从长计议,牵涉复杂利益问题,争议随时比下令收紧更大,当局应坚持以合理管控疫情风险为原则,审慎处理“松绑”问题。

防疫措施难急撤  松绑原则应说清

香港疫情回稳,连续多日没有源头不明本地个案,昨天更只有1宗新增确诊病例。欧美疫情引发香港第二波爆发,3月底以来,政府先后推出一系列社区防疫措施,包括规管食肆、关闭处所以及限聚令等,严格限制社交距离,务求切断病毒社区传播链,经过大半个月努力,总算遏制了疫情。多项社交限制安排将于下周四(23日)届满,有行政会议成员和商界人士认为疫情已回稳,希望政府可以快些撤去社交距离限制措施,让经济活动回复到较正常状态。卫生防护中心则认为,限制社交距离措施一定要继续。

新增确诊病例属于滞后数字,反映较早前的感染情况,单凭数天数字,无法判断病毒社区传播链是否已经一一切断。上周复活节假期,大批市民外出活动,离岛郊外人群处处,会否出现新的群组感染,仍是未知数;下周五中学文凭试开考,大批考生聚集,虽然试场的环境已比很多感染高危处所较易控制,然而始终有一定风险,至少仍需观察两周,才能肯定本地疫情会否出现反覆。为免前功尽废,放宽限制措施不能操之过急,公众和受影响行业应该再忍一忍。与此同时,政府亦要仔细考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适度放宽一些社区防疫措施。

也许不少市民觉得,疫下生活“已经过了很久”,惟屈指一算,由1月23日香港出现首宗确诊个案至今,尚未满3个月。世卫指出,现在疫情仍处于早期阶段,不少专家亦认为,疫情可能数以年计,美国哈佛大学一项最新研究便估计,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可能要断断续续维持到2022年。抗疫之路漫长,就算人们再克己自律,也很难长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莫说两年,就是两个月亦有难度。美国疫情严峻,多州颁下居家令,未够1个月已有民众吃不消上街抗议,要求撤销限制。相比之下,香港市民已算很有耐心毅力,然而经过大半个月高度紧绷日子,社会明显出现“抗疫疲劳”现象,复活节4天长假市区郊外人头涌涌,正是具体反映。

当然,抗疫疲劳绝非“佛系抗疫”拒绝克己自律的藉口。上月英国官方托辞“群体免疫”,变相放弃抗疫,“行为疲劳”(behavioral fatigue)问题成为藉口之一,结果惹来外界大肆抨击,质疑当局什么也未做,谈什么“疲劳”。可是严格限制社交措施长期执行,对民众确会构成精神压力。爱尔兰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ESRI)一项研究指出,限制社交措施期限不清不楚,会令人失去坚持的耐性;当人们觉得封禁无了期,就会开始怀疑措施是否有必要、是否真的有助控制疫情、如此付出是否合乎比例,渐渐倾向不再遵守。倘若当局未能好好回应这些问题,更会进一步放大“行为疲劳”,愈来愈多民众不会再合作。

放宽限制涉业界利益  疫情风险管控要坚持

香港疫情渐见缓和,不代表可以轻率撤去社区防疫措施,可是港府亦应提出一些准则,交代松绑有何前提、如何逐步放宽,让各方看到隧道尽头;与此同时,政府亦要清楚提醒公众,抗疫长路漫漫,香港需要因应疫情起伏,交替实施严格及较宽松的限制社交距离措施,直至疫苗面世量产。这一刻稍为放宽,不排除下一刻又要收紧。限聚令、停业令推出以来,大多数市民和相关行业商户都有认真遵守,可是亦有人明知故犯。有酒吧违规营业开生日派对,负责人昨天被判囚一周,主审裁判官批评被告抱侥幸心态营业,必须判处监禁。政府有必要重申,防疫措施一日未撤,当局仍会严正执法。

食肆管制、停业令等防疫措施,影响不少商户,牵涉庞大利益。早前香港疫情严峻,社会上下都意识到要紧急采取限制,阻止一些高风险处所持续出现群组感染,可是政府仍面对业界极大阻力,措施决定一拖再拖。现在疫情开始纾缓,哪些措施可以早些松绑、哪些不能操之过急,无可避免又会触动复杂利益问题。受影响的行业,谁都想尽快开门做生意,可是松绑与否、怎样放宽,始终要审慎为之。当局应以合理管控疫情风险为本,处理松绑问题,不能因为业界压力去做决定。

赞一下
(5)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