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香港新增确诊病例过去一周有所下跌,最近两天更只有个位数,由欧美返港人士引起的第二波爆发似在放缓,然而不等于疫情受控,本地传播链切断了多少,尚待进一步观察;复活节假期不少人郊游或外出活动,离岛郊外人潮如鲫,要过一两周才知道本地疫情会否出现反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市民必须保持警惕,不能松懈;社区防疫措施本月底是否可以逐步放松一些,亦要审时度势,切忌操之过急。疫情发展犹如波浪起伏,即使第二波放缓,第三波随时又有可能骤然涌来,当局应趁一波与一波之间的缓和期未雨绸缪,为可能出现的下一步高峰作好应对准备。
确诊连续两日单位数
复活节因素尚待反映
1月底香港首现确诊个案,至今两个半月,确诊病例上周六累计突破1000宗,当中三成多是本地感染个案,其余六成许确诊者均有外游,留学生占近四分之一,最多确诊者到过的地方为英国,接近400人,曾到过内地或由内地来港的个案,约有数十宗。湖北武汉爆疫,触发香港第一波爆发。3月初欧美爆疫,大批港人从西方回港“避疫”,引发第二波疫情,规模甚于第一波,直至最近开始放缓。上周香港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约20宗,按周减半,过去两天更回落到个位数,是上月中以来最少,更重要是当局连续4天未再发现源头不明个案。论数字,香港抗疫形势似乎有所好转,惟正如卫生防护中心提到,确诊数字回落,不等于疫情受控,至少要持续两周没有新个案,方算“受控”。各界不能仅仅因为两三天的数字,便断言第二波疫情已成过去。
复活节公众假期,不少私家诊所没有营业,少了人交样本,病毒化验数量减少,可能影响过去两天的新增确诊数字。随着假期结束,化验数量回升,未来数天病例会否反弹至双位数,需要密切留意。复活节期间,不少市民外出活动,市面人流明显增多,离岛熙来攘往,郊游行山者络绎不绝,是否人人都有留意社交距离、做足卫生工夫,叫人怀疑。新型冠状病毒默默传播,不会因为复活节“放假”休息,未来两周香港疫情仍有可能出现反复,现在绝非松懈时候。
香港疫情走向,视乎三大因素,一是外围疫情;二是能否及早发现并切断社区传播链,避免医疗系统超负荷崩溃;三是公众有否做好个人卫生,续继忍耐保持社交距离。全球确诊人数超过180万,逾11万人死亡,美英疫情依然严峻;武汉解封以及俄罗斯疫情告急,亦对内地控疫工作带来挑战。日本作为港人热门旅游地点,最近疫情恶化,会否成为下一个疫情新“震央”,同样令人关注。港人从其他地方回来,香港不能拒诸门外,只能靠强制检疫把关。外围疫情不息,无症状感染者难防,输入病例只能尽力控制,很难杜绝,最重要是继续做好社区防控。
星洲疫情恶化
对香港有启示
COVID-19爆发以来,港星两地作为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疫情走势一度很接近,常成比较对象,然而最近新加坡似已濒临失守,累计病例逾2500宗,比香港多出一倍,过去5天更有两天录得逾200宗病例。星洲疫情发展对香港启示有三,一是疫情恶化可以很快,上一刻守得住,下一刻仍有可能大规模爆发;二是再次证明COVID-19在炎热环境下依然可以活跃传播,不能假设入夏疫情缓和,以为社会可以很快回复正常是一厢情愿;三是社区防疫宜紧不宜松。新加坡在强制检疫及“封关”方面,比香港做得更严更早,可是在社区防疫方面, 诸如停课和鼓励在家工作等,香港均比新加坡行得前。新加坡当局不想严重影响经济民生,社区防疫力度一直比香港轻一些,直至最近疫情愈益严峻,才于上周宣布全面停课。
港府推出限聚令、停业令等社区防疫措施,似乎取得了一些成效,惟是否已经成功切断本地传播链,始终言之尚早,措施不能太早撤销。当然,社区防疫措施代价巨大,抗疫战长路漫漫,人们亦会疲累,过去两周香港为了切断传播链竭尽全力,犹如拉长了的橡筋,如此紧绷状态无法长期持续。正如本地防疫专家袁国勇所说,香港亦须想办法重新运作。倘若本月底真的有充足证据,证明本地疫情已经受控,审慎放宽部分社区防疫措施,亦属合理之举,然而各界要有心理准备,一旦疫情反复,随时又要进入“全面应战状态”。
COVID-19疫情犹如波浪高低起伏,一波过去,不知下一波何时从何地再来,冲击力度更是无法预测。当局应把握一波与一波之间的“疫情缓和期”,检视上一波抗疫工作有何不足,做好应付下一波的备战部署。举例说,政府应该加紧物色更多地方作为检疫中心,并与防疫专家合作,提升本地的病毒快速测试能力,务求更早更快找出感染者,早隔离早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