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贫困互为因果 禁毒扶贫相得益彰

时间:2019-12-23 09: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香港明报社评文章称,明年国家将要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尚有600万贫困人口需要帮扶。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本月19日召开,规划明年全国彻底脱贫的工作。致贫原因很多,扶贫方法在不同地区也不一样,毒品的危害是致贫原因之一,禁毒是扶贫的有效方法。归根结柢,让贫困地区经济得到发展,让贫困人口看到幸福的未来,才能同时长期解决禁毒和扶贫两项工作。

吸毒、种植毒品原料和贫困是一个三角关系。罂粟和麻黄草分别是制造海洛英和冰毒的原料,这两种植物适宜在西部和高原地区种植,这些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城市,缺乏经济发展元素的地区,贫困问题特别严重。这个三角关系,发展到极致的例子是广东海陆丰的博社村。这个村子1.4万人,几乎男女老少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制毒与贩毒,包括村支书与村长都在其中,制造的毒品占了全国三分之一产量,成为公开的秘密。2013年底,广东省3000名警察兵分海陆空三路铲除这个毒村。毒村的出现,当然跟贪污与管理不善有关,但贫穷才是问题的根源。

在土地贫瘠的山区,可耕地不多,道路不发达导致运输成本高昂,加上少数民族农耕技术落后且没有商业意识,有些民族更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世代贫困并非一日之寒。罂粟种植也有历史因素,西部特别是山区的农民,很多是少数民族,他们有长期吸食鸦片的习俗,家家户户都备有鸦片,自用或款客,没有鸦片招待客人被视为怠慢。罂粟果更是火锅汤的“加料”首选。即使城镇化的县城,也有人在屋顶种罂粟,由于“山高皇帝远”而逃过监视。

毒害来自贫困地区 也在侵蚀贫困地区

毒品的祸害,除了贩运到大城市造成社会问题外,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民,吸食毒品造成家庭破碎,孤儿比例增多,社会问题、治安问题和贫穷问题交织。政府近年锐意打击毒害,加派人手深入山区,利用无人飞机等技术手段巡查,在学校加强宣传教育,2018年全国吸毒人口第一次下降,但还有240万个吸毒者,其中12万是贫困人口。

政府的扫荡和严厉的管理,可以使禁毒取得成绩,但穷根不断,毒害难以杜绝。横跨缅甸、泰国和老挝的金三角,制毒贩毒问题祸害全球,3个国家的政府无法对付,即使在国际催促下采取联合行动也失败,中国曾协助这些国家实施“替代种植”计划,即奖励放弃种植罂粟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可是杯水车薪效果不彰,近年金三角毒品原料种植和制成品不减反增。根本的原因是贫困问题无法解决。

严厉的手段加上适当的资金补助,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种植毒品原料,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西部和山区推广替代种植。但吸食毒品是社会问题,七成的吸毒者在农村,而且有年轻化趋势。目前各级政府雷厉风行地推行强制戒毒,人口稀少的贫困地区戒毒所规模,甚至可以“媲美”大城市,但仍然屡禁不绝,原因是没有对吸食毒品的成因对症下药,比如对年轻人的宣传教育不足。

经济扶贫容易 精神扶贫困难

然而,归根结底是贫困问题,国家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不能剩下贫困地区的农村,政府也大力推广精准扶贫,相信也可以带领贫困线以下的600万人脱贫。但小康社会的标准不止于人均生产力的数字,更加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富足。农村的问题是,他们得到温饱之后对于未来的向往未见曙光。各种资源的不均衡,农村得到不成比例的分配,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农村缺乏师资,也留不住优秀的教师,大城市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英语,农村初中一年级才开始,但大学入学考试是同一份卷子,农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凭努力与拼搏能走出大山,但由于眼界和视野都会影响他们的竞争力,能够在城市获得优差厚禄的,更加不愿意返回农村报效家乡。城市与贫困地区的差异就会在恶性循环中继续螺旋式向下,相反,如果从资源分配上大力向贫困地区倾斜,提供足够的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城市与贫困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才得以向良性循环进展。

贫困地区在帮扶下脱贫容易,但贫困人口脱贫后能否有持续发展的条件,是更大的问题。中央政府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要有长效机制,意思是在贫困地区培育经济发展的元素,让他们能够彻底脱贫。这个问题获得解决,对于禁毒当然会有很大的帮助,扶贫与禁毒相得益彰。然而,吸毒成因中的社会因素,取决于精神生活是否富足,精神扶贫得不到解决,毒害土壤犹存,禁毒取得的成果也会死灰复燃。这样的小康社会也是有缺陷的。

赞一下
(9)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