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建制派须要建立治港新论述 包揽七区

时间:2019-12-17 07:5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早点

港澳突搜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脑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那时候香港青少年最大的娱乐节目是打游戏机或者打球,我偏偏喜欢玩中国象棋,经常到家里楼下的公园和长者下棋。

期初,我往往输多赢少,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为免自己输得太难看,我就去图书馆租借棋书钻研棋艺。通过棋谱,我才了解到原来象棋有各式各样布局,既有刚猛凶悍的当头炮,也有稳健型的飞相局等。

后来,我很快通过学习棋谱大大提高象棋水准,逐一打败公园里有多年弈棋经验的老人家。假如当时我不研究棋谱,只进行临场对弈,棋艺的进步恐怕会相当缓慢。

多年后我搬邻区生活,加上学业日益繁重,渐渐少去公园下象棋。上个月下旬区议会选举投票日那晚,我又故地重游,回到昔日公园附近的票站观看点票,竟然发现有日本记者在场采访。原来,该区有一位女性候选人貎似日本女明星绫濑遥,成了网上热议对象,之后竟然红到日本,吸引了日本媒体前来报道。

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位只有25岁的政治素人最后击败建制派对手并且高票当选。当晚,非建制派阵营也一口气拿下全港八成五的议席,垄断大部分区议会席位。

随着区选失利,北京当局和香港建制派在过去半个多月也不断反思为何会大败。很多人相信是受到反修例事件的影响。诚然,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但在这股反修例风波背后,恐怕也与建制派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吸引选民的有效论述有密切关系。

比方说,近年香港社会对中国政府对港管治权威正当性的问题热议不休。建制派一直声明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是韦伯所说的“传统型权威”。顾名思义,“传统”就是遵循以前习惯保留下来的。

但有些反对派人士提出另一个新论述,指香港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归属中国,而且新中国才成立70年,香港不是天生就由中共管治,质疑中共对香港的管治没有正当性。他们主张“法理型权威”,要求北京给予港人完全的自治空间。

姑且不说泛民主派上述说法有无理据,建制派面对这些论述的挑战往往过于轻敌,无视社会观念改变,只是继续坚持原有论述。结果,本土思潮甚至“港独”之说在入世未深的香港年轻人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有人甚至根据公民民族主义理论提出香港是一个民族,受到年轻人追捧。

以上只是香港建制派论述能力薄弱的例子之一。可以说,由于建制派在意识形态领域基本上无所作为,缺乏理论创造及政治论述的能力,没能提供一套让主流社会接受的完整政治理念纲领,结果无法拉拢到广大市民。

反修例风波至今已半年多,香港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一一浮现。面对社会巨变,建制派或许应该好好研究建构及提出一套新论述主张,以争取港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建制派论述的理论架构,起码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准则。

一,主张渐进式改革。激进的本土派认为,要拯救病入膏肓的香港社会,唯一的方法就是去中国化,代之以独立成国。持重的建制派支持改革,但反对激进的变革,无法赞同也无法容忍激进派对社会全盘否定。他们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

二,相信自由高于民主。自由是香港人的核心价值,所以基本法第23条立法在修例风波中极大触动港人神经,引发严重社会后果。因此,建制派应该充分尊重个人自由,要求对私人自由及财产、权利的尊重。

不过,建制派强调的自由并非放纵的自由,而是希望在自由和权威中找到平衡。当自由和民主发生冲突时,建制派坚信自由高于民主,强调能够增进自由的权威和有限的政府,社会唯一的真正平等是道德上的平等。

三,尊重传统。传统是重要的智慧来源,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像修理机器那样意图对社会作任意的拼装,而是要尊重历史经验。所以,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抑或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良好制度和文化,都是港人的集体回忆,有必要保留和珍惜。

正如下棋,熟悉了棋谱有助于和对手博弈。香港建制派也只有重新建立一套明确的意识形态及政治论述,才能够和非建制派对抗,在当前不利的社会气氛下扭转形势。

赞一下
(34)
58.6%
赞一下
(24)
41.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