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月份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下跌二成四,创下历来最大跌幅,比沙斯肆虐的年度更厉害,估计十一月也好不到哪里去。消费萎缩,经济衰退,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倒闭裁员、打工仔减薪失业的忧虑,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承诺会适时推出适切措施,以“撑企业、保就业、纾民困”。急救经济已刻不容缓,政府须跨部门协调联合行动,连同有关机构与工商各界之力,推出大规模的振兴措施。
香港消费和经济下滑,初时是由中美贸易战引起,渐由本地乱局取代。香港无力影响中美贸易谈判,就更须加把劲在本地因素下工夫。
外围因素方面,一波三折的中美贸易谈判本来有达成局部协议的兆头,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后,形势有些改变,中方昨日公布反制措施,主要是不准美舰停港,以及制裁一些相信有份促成今次乱局的美国非政府组织。香港问题会否阻延协议签署,正受到关注。
零售“低血压” 濒恶性循环
此外,由于中美两国领袖都不希望在对方国土签署协议,预计要待下月大家皆出席在第三国的活动才会碰头,美国会否推迟对第三批中国货品种类加征关税,将标示谈判进展的好坏。
现时本地经济受到的最大冲击,来自无休止的社会动荡和暴力冲突,不止旅客急跌四成,市民消费亦大降,不同行业陷于严冬,要是持续萎缩,势必打击有关行业从业员的生计。这些行业雇用大量基层市民,饭碗不保将令消费气氛更低迷,造成恶性循环。
香港乱局在区议会选举前后平静过几天,不过刚过去的周末假日,暴力破坏又复现,虽然参与人数比高峰期减少,但是“黑暴”行动恐怕还会持续,零售业恐难在短期内转旺。
官商大联合 劲优惠谷客
要扭转这恶性循环,除了靠警方等执法与司法部门遏制暴乱,政府亦须定出全盘的纾困和刺激消费措施,除了有关部门出手,还可动员民间力量。为此,政府应设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包括旅游发展局和贸易发展局等公营机构,再联同大企业和工商组织,推动大规模的提振经济行动。
在协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方面,政府早前带头减租,得到部分业主响应,银行亦向企业提供较灵活的周转安排,而面对乱局产生的破坏,保险业亦宜宽松处理中小企的索偿申请。
开源方面,政府可以协调各界展开“安全促销大攻势”,恢复各地旅客的来港信心,并且提供大量优惠作吸引。受香港局势影响,机票、酒店房租等已大幅下调,这有助提升香港的价格竞争力,若旅发局与业界趁圣诞和新年节庆大搞减价谷客,令人觉得游港“安全、好玩兼抵玩”,可望刺激旅客生意,让社会重新进入消费与就业互动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