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暴不能单靠警方执法须免激化民情

时间:2019-11-05 15: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来源:《明报》社评

反修例风暴持续150天,论动员规模虽稍见下降,论暴力烈度却有增无减,政治僵局未见突破,中港关系高度绷紧,警民关系陷入谷底,任何突发事故都有可能令危机升级。刚过去的周六周日,多区又见纵火破坏,私刑变本加厉,所谓“私了”愈益血腥,冲突混乱不止,随时搞出人命。在大陆,“火烧新华社”引起激烈反应;在香港,警方进入商场执法,以及在屋苑施放催泪弹,客观效果亦令警民对立更形尖锐。无人希望见到暴力流血人命伤亡,各方必须回归冷静克制,勿让仇恨掩盖理智,警方执法要小心避免激化民情,政府亦应采取实际行动,回应诉求化解困局,不能“有硬无软”一味靠警队止暴制乱。

太古城浴血市民震惊 火烧新华社大陆哗然

“周末暴力”已经成为香港常态,问题只在于激烈程度,以及有否牵动人心的突发事故。回看过去150天,街头暴力规模在10月初达到高峰后,似乎有所“回落”。根据警方资料,反修例风暴首百日,当局拘捕人数接近1500,惟在过去50天,拘捕人数已倍增至超过3000。数字变化说明,近期警方拘捕行动愈来愈大规模和迅速。从政府的角度,由推出《禁蒙面法》到加强执法拘捕,一系列“止暴制乱”措施,似乎起到一些作用,然而有一点必须留意,暴力活动规模有所下降,不代表暴力激烈程度有所减缓,更不反映民情有所变化。

如果只看暴力规模,这个周末的情况谈不上是最恶劣,可是从暴力烈度以及多项突发事故所揭示的趋势,却令人甚为不安。过去数周,针对港铁、中资企业和所谓“蓝丝商户”的纵火破坏从未止息,上周六新华社香港分社便成为纵火目标。周日有30人因为一系列暴力冲突和混乱事件受伤送院,当中有人被咬甩耳朵、有人遭脱裤围殴、有人中刀、有人堕楼,迄昨天(4日)仍有三人情况危殆,能否逃过鬼门关仍是未知之数。

连场暴力事件,画面最血腥、普罗大众最震惊的,莫过于周日晚太古城中心发生的伤人案。暴力分子“私了”不同政见者,近期愈来愈多,被打者包括不同政治阵营的人,可是这宗流血事件,涉事者大多是一般市民。根据现场消息,一名灰衣男子因为政见与陌生人先口角后动武,男子从袋中取出利刀斩伤最少三人,有区议员上前拦阻,结果被行凶男子咬甩耳朵,最后现场多人一拥而上,行凶男子遭拳打脚踢,血流披面,重伤送院。

事后有指灰衣男有精神病纪录,亦有暴力倾向,然而就算这次伤人事件存在偶然性,以现时社会氛围,因为政见立场头脑发热者大不乏人,谁也不敢排除日后会否再有类似事件。近期私刑“私了”事件一再发生,暴力伤人变本加厉,无论是太古城中心浴血,还是周末有人遭脱裤围殴,均反映政治仇恨和暴力已植根社会,不断腐蚀人心。

政府止暴有硬欠软 警方执法招来民愤

当下香港风雨飘摇,任何突发事故都可能给乱局火上加油。周日深夜警方在将军澳屋苑范围施放催泪弹,混乱中有一名科大生由三楼堕下至二楼,头部重创,事故细节有待查明,但可以肯定是他的安危牵动人心,倘若有人不幸丧生,势将加剧社会动荡。另外,大陆官方驻港机构受冲击,也可能令政治死结愈拉愈紧。“火烧新华社”政治意义非比寻常,事件触动大陆舆论神经,中央政法委和《人民日报》等纷纷开腔猛烈抨击。反修例风暴令中央香港关系紧绷,上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反映大陆对港思路已变。冲击新华社事件,可能令中央更决意收紧对港控制,这样的事态发展,难言是香港之福。

警方执法是周日乱事另一争议点。周日多区商场均有市民集结,警方指有小撮暴力分子趁机破坏商店设施,进入多个商场执法,除了使用胡椒喷雾,又手执长枪,现场有市民惊慌走避,亦有人大喝倒彩,要求警察离开。昨天警方强调商场内有违法活动,警员有必要到场执法,又说以往警方“忍让”换来的是暴力分子肆意破坏,现在决心进入商场执法,却又惹来市民谩骂。换着是半年前,警方执法制止暴力破坏,相信大多数市民不会有异议,可是反修例风暴已令警民关系破裂,市民不信任警方、投诉警员过分使用武力,警民合作不再,执法必然举步维艰。

政府“止暴制乱”必须软硬兼施,“软的要更软”,不能一味依靠警方强硬执法,然而自从9月宣布撤回修例,以及举行社区对话以来,未见政府再有新的“软功”,由《禁蒙面法》到向法庭申请多项禁制令,全是支持执法的“硬功”,结果必然是警民对立更为尖锐,警方愈加强执法力度,愈招来民怨民愤,社会不与暴力切割,整体必然付出代价,同时,政府必须采取更多措施,诸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否则很难争取社会与暴力划清界线,为乱局釜底抽薪。

赞一下
(19)
31.7%
赞一下
(41)
68.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