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挫、社会动荡 港府不能只知治标

时间:2019-10-30 09: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来源:香港01

香港经济受修例风波及中美贸易战重挫,零售、饮食等行业受害甚深。港府的救市措施乏力,遭广泛批评为不痛不痒,建制派及泛民议员一致倡议推出消费券刺激消费振兴经济。“派钱”终究短视,既未有针对经济低迷对症下药,甚至连治标也未必做到。但可惜的是,政府亦未懂如何治本,仅强调社会须从速止暴制乱,却未明白平息骚乱仅为治标性质。要治癒社会撕裂,让社会重返正轨,港府还须更全面的改革蓝图。

为挽救经济,建制派立法会金融界别议员陈振英倡议政府派发消费券,刺激社会消费。建制泛民罕有地持有共同想法,泛民议会阵线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同样支持派发消费券,振兴本土消费,减轻旅客下降造成的打击。不过政府则回应指,派发消费券所涉公帑钜大,而且亦须考虑单靠派钱能否解决问题。

消费券既未能治本、治标

派发消费券终究短期措施,未能就经济问题治本,更何况消费券能否有效治标,始终成疑。理论上,倡议者希望藉派发消费券刺激在港消费,短期内舒缓零售、餐饮行业的跌幅,减少店铺倒闭、裁员。但现实可那么理想吗?以上推论假设市民会作出额外消费,但如市民以消费券购买生活必需品,消费券只取代公众以现金支付的日常开支,市民却未必会另作额外消费,故整体上政策未必有效刺激市道。

以台湾为例,当地曾于2009年派发消费券,结果当局发现其对经济的贡献不大,市民以消费券替代现金作一般性开支的比率更达约七成。当然,市民总会因政策而省下金钱,在未来始终会刺激消费,但政府若期望消费券有助于短期救市,只会是缘木求鱼。更不用说,政府早前派发4,000元办事不力,效率低下,闹得满城风雨,派发消费券恐怕是只会远水救不了近火。

更重要的是,政局不稳始终是影响市民消费的关键。街头冲突无日无之,一般市民外出除有机会卷入警民冲突外,更须面对不稳定的交通状况,须提防随时无车回家的情况,自然打击市民外出消费的意欲。若然社会继续动荡非常,即使市民获额外的消费津贴,亦不见得有足够的诱因作额外消费,故很大机会出现上述台湾的情况,派发消费券终究徒劳无功。

单靠止暴制乱就能治本?

议员体谅业界苦况,针对短期经济提出倡议情有可原,但政府作为施政决策者,对解决目前困境却显得毫无远见,令社会失望。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二(29日)阐述其“撑企业,保就业”的工作,指出目前政府所推出的措施仅为治标性质,要治本始终须要为社会止暴制乱,此后才能重启各项的经济重建工作。这似乎回应了当下各行各业愈见萧条的关键,但如林郑仍以为社会可简单在止暴制乱后就能回复“正常”,显然她仍未于修例风波上汲取教训。

修例风波为香港回归后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一下子将特区管治问题,以至诸多潜藏已久的深层次矛盾揭露出来。以近月港人念兹在兹的一句话形容,香港不论社会、经济及政治,均已“返唔到转头”,社会几乎完全撕裂,即使港府成功止暴制乱,暂时杜绝所有街头暴力、示威,若本港仅回复旧日状态,未有对修例风波所带出的问题作出改革,港府实与押后危机无异,街头暴力冲突必有重临的一天,林郑以为乃治本的“止暴制乱”,始为治标而已。

要让香港重回正轨,周详、全面的改革计划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为当下社会止暴制乱固然重要,但要各方愿意放下成见,港府宜承诺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详查多场冲突的成因和责任。其次,针对修例风波揭露的种种社会结构性问题,政府亦须成立专责研究委员会,有系统地探讨根治社会诸种顽疾的方法,并向社会展示带领改革的魄力及意志。最后,港府绝不能忽视修例风波造成的严重社会撕裂,只要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与其他社会群体的隙缝未能修补,根本不能期盼社会可重临“正常”,故促成各界和解至关重要,港府未来必须成立特赦与和解委员会,重修社会关系,消弭对抗及复仇情绪,香港才有可能重新出发。

赞一下
(23)
41.8%
赞一下
(32)
58.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