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陆续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经济虽有隐忧,但仍然乐观。经济增长维持6.3%,在中美贸易战火蔓延下,进出口总额仍有增长且顺差扩大,令人跌眼镜,实则主要原因是进口值下降。下半年经济无疑有下行压力,但庞大的市场消费能力仍然旺盛,以广东省为例,深圳、广州的经济增长后劲十足,香港在遭遇经济困境时,如何加快融合以取得共荣,值得考虑。
内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在6.0%至6.5%的区间,上半年有6.3%,估计全年达到目标,应该不难。带动经济增长的三头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分别是60%、20%、20%,上半年的消费总额增长达到8.4%,比总体经济增长率还要高,当中表现最差的是汽车销售,由于是耐用消费品,购买力主要取决于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在一片吹淡风的时候,推迟换新车的计划十分自然。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房地产销售,城镇化的比率已经超过六成,在需要大量工人的制造业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将会放缓,而且最高领导层明确表态不鼓励炒楼,刚性需求下滑加上预期升值潜力下降,投资买房意欲受打击自是必然,但总体来说,房地产业仍在继续增长。虽然全国大城市的楼价已经回落,但广东省21个城市中,今年上半年的卖地交易,只有7个城市负增长,其余14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广州的卖地面积更比去年同期增长74%。
消费市场仍然兴旺,也在推高通胀率,7月份达到2.8%,如果扣除猪肉因为猪瘟大幅加价的因素外,尚在健康的区间。下半年消费能力的前景,主要看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这也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隐忧。然而,中国人的储蓄率全球最高,消费意欲还要看他们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如果以“李克强指数”来衡量,就毋须过分忧虑,珠海和深圳的用电量,今年已经四度刷新最高纪录,全国铁路载客量也在屡创新高,7月份每天超过1000万人次乘搭高铁,主要线路仍然一票难求。
中美贸易占外贸总额比例降
过去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甚高,而今已经下降到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两成。在中美贸易战战况愈演愈烈下,今年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2.56万亿美元,总体下降1.8%,其中出口仍有轻微上升,进口下跌4.5%,但顺差则扩大近四成,相信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这一趋势将会愈见明显。在主要贸易伙伴当中,对欧盟、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仍有较高增长,对欧盟的增长超过一成,即使对美国的贸易额下降8.1%,进口降幅大于出口,仍然保持顺差。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只是美国的人为因素导致贸易额萎缩,不过,对美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率也下降到12%,即使中美贸易战进一步恶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也不再是决定性的,只是贸易战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信心,大环境变差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幅度。
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另一头马车是投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家投资在基建拉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西部城市。今年上半年增速最快的城市还是传统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但异军突起的成都紧随其后,说明过去大力投资西部已经看到成效。虽然投资基建还会继续,但更多的投资,将会放在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上,创新科技和通讯科技成就了所谓“三新经济”,是指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生产活动的集合,涵盖电子商业、外卖送餐和物流业等等,只要看看这些产业的总部大多设于深圳和杭州等地,就可以预测未来投资增速较快的地理方向。
反观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日前表示,香港的经济面临“外忧内患”,情况将会比过去经历的SARS和金融风暴的打击更严重。香港经济结构单一,过分依赖金融和房地产业,经济模式转型一直踟蹰不前,而今金融业受外围环境影响,旅游业也受到严重挑战,经济转型更加时不我待。创新的路径可能荆棘满途,但眼前的情况是,毗邻跟香港相似的深圳,在“三新经济”方面却表现突出,何不主动去“分一杯羹”,利用香港对国际市场接轨的优势,藉此机会为经济转型找到新方向。
香港经济转型可以借镜深圳
中国自2013年开始扭转过去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双位数的局面,至今仍然有6%以上的增长,相对于西方发达经济体,表现已算不俗;而且基数愈来愈大,增长率就更难提高,今天增长的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过去更高的金额,不能因为增速放缓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失去信心。香港更应该抓准内地经济增长的行业和地理方向,加快融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