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间
如果去看香港本周的时政评论,会发现很多人的调子急速转向悲观,纷纷提到了“临界点”“终局”“分水岭”这些字眼,有人干脆说,局势正朝最坏方向发展。
反修例运动人士周一(5日)发起的“三罢”(罢工、罢市、罢课),据称推算有35万人参与,原意是要瘫痪香港经济社会运行,向政府施压,结果,香港并未成为一座死城,反而是火花处处。
香港此前的反修例抗议活动主要在周末进行,并通常局限在个别地区,“三罢”当天却是遍地开花,直接挑战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
堵路、堵地铁、剪断电线等不合作行动,不断在抗争者与赶路上班族之间引爆争执;分散在七区举行的罢工集会,晚上则演变为部分人对各区警署的冲击围攻;港岛北角更出现所谓的福建帮与示威者火拼场面。
有关新闻画面传播开来后,有外媒直指香港进入无政府状态,美国国务院周三(7日)则称香港已陷于“内乱”(Civil Unrest),宣布提高赴港旅行警告级别。但也有网民在社交媒体指出,“三罢”过后第二天,香港就高效运转如常。
香港历史上的几次大罢工,有涉及劳资纠纷的,也有的是爱国主义运动,而这次的“三罢”不由工会组织,强调政治感召和自愿参与,但反修例人士的不合作行动,令很多想上班的人大为反感,觉得自己“被罢工”,自由意志、自主权受到号称要争取自由者侵犯;另一方面,对一些作出牺牲、决定罢工者来说,自己行动的意义及价值则被不合作运动、冲击警署等动荡喧宾夺主,掩盖过去了。
港澳办与中联办周三在深圳为香港建制阵营举行的香港局势座谈会,提到“颜色革命”“生死战”“中央绝不会坐视不管”云云,更让许多人忧心忡忡,认为北京准备介入的信号已经亮起,反修例运动激进分子的“勇武”行动却在不断升级,刺激北京神经。
一些温和民主派人士本周通过举办交流会、投书媒体,呼吁反思反修例运动的策略与走向,行动上自我约束,但马上被勇武派斥为企图重建“大台”,抢夺运动的指挥权和话语权,并提醒说若非勇武派6月12日冲上街头与警方硬碰硬,《逃犯条例》修订案早已在立法会通过,因此抗争有理,必须持续。
事实上,有大学民调显示,虽然大部分港人都不满意政府的表现,认为示威者过度使用武力的受访者,却是多过认为没有过度使用武力者。不过,从媒体做的街头访问和网上评论看来,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意勇武派的说法,即和平示威游行,并不能让政府回应诉求,他们因此对武力抗争手法有一定的容忍度。
因此,反修例运动目前是在勇武抗争与团结大多数民意施压港府进行全面改革之间走钢线,港府如果仅靠谴责暴力和警队镇暴,或通过派钱舒缓压力,香港政治困局恐怕还是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