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躁动响警号 港府勿续埋沙堆

时间:2019-07-26 07: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明报社评

反修例风暴不息,政府处理手法引起不少公务员不满。一封由匿名行政主任(EO)发起的公开信,批评特首林郑月娥和警方,有公务员更表示考虑筹组工业行动,政府人员协会等则呼吁公务员紧守岗位,坚持政治中立。政府管治要靠公务员维系,公开信事件牵涉到政治立场原则问题,争议在所难免,然而公务员系统出现躁动,对政府肯定是一个严重警号。公务员采取工业行动有可能影响市民,必须三思,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政府应该回应民间诉求,正式撤回修例及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好让公务员团队能专心服务市民。

公务员公开信批评

特区政府四面楚歌

近日网上出现多封由公务员或纪律部队人员发起的反修例公开信,当中以一封据称有逾500名行政主任匿名联署的公开信最受注目。公开信对政府处理修例风波手法“深表遗憾”,批评当局漠视民意,又抨击警方在元朗袭击事件中没有尽责保护市民,事后林郑和警务处长的表现毫无承担。另一封据称由来自44个政策局和部门逾200名公务员发表的公开信更表示,如果政府继续漠视民意,将会筹备具体工业行动。

由于公开信均以匿名方式发表,具体联署人数未能求证,惟传媒确认上述公开信均是来自公务员系统。全港有逾18万公务员,政务主任(AO)协助政策制定,至于行政主任则负责政策局及政府部门的日常行政事宜,可说是政府部门骨干。目前政府有数千名行政主任,根据公开信发起人说法,参与匿名联署的行政主任占总数超过一成,类似规模的行动,过去可谓绝无仅有。另外,作为林郑“智囊”之一的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亦有员工设置“连侬墙”表达不满,凡此种种均令人关注公务员团队的情况。反修例风暴爆发以来,政府四面楚歌,公务员团队和警方成为了当局维持管治的两根支柱,倘若政府未能有效驾驭公务员团队,管治危机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由港英殖民地政府时代到特区政府,一直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原则,这亦是香港赖以成功的核心价值之一。过去公务员都有共识,甚少以工作身份就政治事件表态,公开信事件难免引起争议。2002年高官问责制实施后,时任公务员事务局长王永平向全体公务员发出指引,厘清问责官员与公务员的工作关系,阐述公务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其中之一是政治中立。根据当年王永平说法,公务员的政治中立,建基于效忠政府的责任,一旦政府下决定后,不论个人立场如何,公务员应全力支持并把决定付诸实行,不应公开发表个人意见。

政治中立原则起争议

公仆工业行动要三思

公务员政治中立是源自英国的传统,不管政府如何更替,公务员团队有责任提供政策意见,以及不偏不倚贯彻执行政府决定。公务员在岗位履行职务,必须恪守政治中立,至于岗位外的个人言论或表达自由,则有灰色地带。以新西兰为例,当地政府的公务员政治中立指引提到,很难穷尽每一种可能情况,总体而言,公务员不应将个人政治权利与工作职责混淆,若在工作场所,公务员表达个人政见要受严格规限;当不在岗位履行职务时,原则上享有与一般市民相同的政治表达权利。指引强调的核心精神,在于寻求“适当平衡”,尊重公务员表达自由之余,亦要符合公众利益,确保民众能有政治中立和有效的政府公共服务。

综合香港公务员指引和外国经验,公务员以匿名方式发表公开信又或设置“连侬墙”,是否有违政治中立,也许言人人殊,然而为了政治原因发起工业行动又或按章工作,确与公务员政治中立原则背道而驰。即使《基本法》订明港人有罢工权利,公务员仍应三思,采取工业行动是否表达政治诉求的最合适方法。

反修例风暴持续发酵,政府未有回应民间诉求正式撤回修例和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开信事件,反映过去最不想公开谈论政治的公务员,也觉得要发声表达不满。这对政府来说,实是一个严重警号,倘若当局再不及早采取更多行动回应诉求,为解决困局釜底抽薪,公务员与政府高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加剧,除了导致政府管治危机恶化,对于公务员政治中立这一核心价值,也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深远伤害。

赞一下
(25)
62.5%
赞一下
(15)
37.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