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香港陷入长期抗争,之后呢?

时间:2019-07-26 07: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早点

北看记

逾百“白衣人”手持棒棍藤条冲入地铁站与车厢、暴打刚参加游行示威的“黑衣人”与普通市民。上星期天发生在元朗的一幕,让香港“安全之都”的形象瞬间失色。

这是近期香港街头暴力所达到最新水平。在前个星期天,沙田新城市广场也发生了激烈警民冲突。除了针对人的暴力,抗争者也已针对香港警察总部、立法会大楼、中联办大楼这几个官方权力标志和财物实施了暴力。眼下,抗争在香港遍地开花,性质持续升级,没人知道乱局要到何处才是尽头,只知道本星期六的“光复元朗”游行,很可能又会上演另一次武斗。

在连登等社交媒体和电台中,隐身幕后的高手与名嘴日日做形势分析与传授“抗争手册”,号召展开长期抗争,强调这是香港的“最后一次机会”,“最后一线生机”是获得国际社会关注,并将他们的行为与抗日、“打日本仔”相提并论,又呼吁坚持到底以争取在今年底的区议会选举中泛民主派大胜。

这些抗争者的战术惊人的清晰,战略却是十分混乱。香港这一轮社会动荡起源于港府拟修订《逃犯条例》,然而在港府宣布《逃犯条例》“寿终正寝”后,实际上修例已经告吹。结果,反抗者提高要价,要求港府明确撤回条例,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追究港警责任,落实双普选等。说来说去,民众对修订《逃犯条例》的不满只是一个导火线,他们有更高的政治诉求,反修例到如今已是借题发挥。

在很多层面上,港青的抗争可以理解与同情。香港是贫富高度分化的社会,其制度虽是自由市场经济,实际上大财团垄断了房地产、公共服务、零售业等许多行业,吸走了大部分财富,也导致香港产业结构相对狭隘,创新力不足。这些年来中产阶层萎缩,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不到2万港币(3400新元),生活并不容易,香港的房价收入比又是全球第一,中等收入家庭须不吃不喝21年才买得起一套房子。

大陆热钱固然推高了香港房价,但香港自身的产业结构、保护主义现状,政商结构也需要检讨。然而,由于许多问题是在最近十来年恶化,再加上外来势力的影响,青年人将问题完全归咎于非港人直选产生的特首与北京的干预,最终演变为对“一国两制”的怨恨。过去两个月的反修例抗争,说明港青怨恨的深度与强度,已经从对现实的不满转为心理上的敌对情绪,一小部分人为了宣泄不满,甚至不惜诉诸暴力、自毁香港的法治形象,还促请外国发布到港旅行警示,唯恐天下人不知香港之“乱”。

这就出现逻辑和战略的混乱。抗争者的目标是在“一国两制”下维护“两制”并争取自治空间,还是企图推翻“一国两制”,实现香港自决?如果是后者,这显然很难实现。如果是前者,那更符合抗争者利益的做法是巩固现有战果,有策略地跟港府谈判,而不是将抗争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尤其要预防陷入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可惜,这次所谓“无大台”的社会抗争,有的是反抗和破坏能力,却没有能谈判妥协的领导。

过去一周来,香港有舆论猜测,驻港解放军是否会出动“平乱”,但解放军一直按兵不动。大陆目前还犯不着出手,因为乱的只是香港自己。

香港需要的是政经结构改革,特首的认受性须强化,商界利益团体在立法会里维护其垄断利益的权力要受限制。要推进这些变化,需要智慧和耐力,而不是暴力革命。

至今看不到终点的香港反修例抗争,让人回想起2014年中国全国人大提出的政改方案——从1200人的小圈子里筛选两到三名候选人,再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选出特首。这两步骤的方案虽然不完美,但仍是香港民主的进步,可惜被泛民议员嫌其不是“真普选”而否决了。眼前这场风暴,凸显政改依然是香港避不开的坎儿。这场社会动荡将演变到哪一步?青年与民主派人士未来能否学会妥协,港府届时是否还有足够权威谈判?北京又会采取什么态度?这里存在许多未知数,决定着香港的未来。

赞一下
(96)
88.1%
赞一下
(13)
11.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